
昨天深夜,五里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夜改造,把原本的发热门诊迅速改建成输液室,收纳不断前来输液的社区居民。五里桥街道目前常住居民8.5万,老龄化程度达到43%(60岁以上居民占比),在社区医院的诊室里一眼望去,几乎都是白发苍苍的老年人。目前,沪上二三级医院迎来就诊高峰的背景下,社区医疗机构正努力承担着“解压阀”的功能,为二三级医院分流就诊压力发挥重要作用。在五里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几乎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已经康复返岗,在门诊量不断攀升的时刻,他们同样战斗在最前沿,坚守居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连夜改造:
发热门诊更改布局 输液室扩容
(改造完成的输液室)
随着本轮疫情形势的不断变化,五里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在这两周的时间里不断调整。五里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黄雷告诉记者,从一开始把发热哨点改成发热门诊,随后在昨天深夜再把发热门诊改造成输液室,面对时刻在变化的疫情形势,他们也在火速做出应对。
进入2023年,五里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热门诊接待量逐渐减少,而输液的要求却不断爬升,这也让原本只有10个位置的输液室变得不堪重负。为了能让社区居民就近输液,社区医院便立刻把发热门诊的位置进行了改造。记者在现场看到,改造后输液的位置增加了10多个,并且增加了现场吸氧的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救治项目。
此前,便有新冠救治专家认为,只要治疗得当,抗病毒药和抗炎治疗到位,可以在社区或居家阻断大部分新冠向重症转化,极大缓解二三级医院的压力。而随着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逐步在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在救治新冠上,社区医院所需要承担的工作和压力也逐步增大。基层医疗机构正在起到“网底”作用,做好重点人群分级分类诊疗,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抓好老人、儿童、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孕产妇等脆弱群体的健康监测和服务保障。
“铁人”医生王晓明:
发烧了不敢多休息
作为五里桥街道新南团队的全科医生,王晓明是社区医院里第一个倒下的,同时也是第一个“阳康”返岗的。在发热门诊工作的王晓明告诉记者,12月20日开始,他在发热门诊,每天大概要接收200多位发热病人,“我的身边永远是围着四五个发热的病人,他们也很着急,围着我,询问各种事项。”虽然一身大白,但王晓明知道,要感染是迟早的事情。很快,他便出现了症状,发起了高烧。医院马上安排他休息,但那段时间,医护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仅仅休息了一天半的时间,王晓明觉得自己的症状已经减轻,于是马上申请返岗。
(王晓明医生正在为病人开药)
他的同事江南团队的全科医生崔兴表示,那段时间门诊医生锐减到三位,平日可以在岗六位,而三位在岗的医生有一位就要去到发热门诊,一位还要负责24小时的互联网医疗咨询。王晓明作为第一个返岗的医生,马上就挑起了重担,哪里缺人了,他就去哪里顶上,一直到医护人员逐步“阳康”归来。身边的同事说起王晓明,都说他是个铁人,也开玩笑似地对他说,“你工作三年,疫情三年,职业生涯始于疫情。”而在2021年,王晓明和同为医护人员的妻子领证的那天,正是两人分别要前往隔离点的日子。王晓明透露,“我老婆晚上要去隔离点,我第二天一大早要去隔离点,我们其实已经订好了领证的日子,于是那天下午,我就急忙赶出来,她也从医院赶出来,我们火速领证,然后各自去往不同的隔离点工作。”
全科医生奚捷:
支援120的日日夜夜
目前五里桥社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九间全科诊室已经全部开放。记者在下午2点左右在现场看到,每个诊室外都排了不少等候看病的居民。按照常规的诊疗时间,应该是四点半结束,中午则是11点半结束,但这些天,基本上中午看完最后一个病人要到12点半以后,而晚上也要超过5点半。加上目前发热门诊的时间延长到了晚上八点,社区医生们的工作强度无疑大了不少。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了解到,社区医院里的奚捷医生不仅在本院轮岗工作还在去年12月20日开始支援120救援,一直支援到了2022年的最后一天。
在采访奚捷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他所支援的120站点是黄浦区内的黄家路分站。从第一天支援开始,奚捷就感受到了当时医护条线上每一个人都在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我们的排班是12小时一班,我从早上8点开始,一开始的几天,我感觉自己从来没有停下来过,最多的一天出了16趟车,平均40分钟出一趟车。就算如此,我们都看到,排号都是几百号几百号的排,对于救护车的需求量真的很大。”奚捷作为救护车上的医生,需要监测病人的氧饱和度、心电图等一系列数据,一旦数据出现报警,就要通过预警系统和医院提前联系,到达医院直接进入抢救程序。“曾经救了一位病人,我们到的时候,已经瘫坐在楼道里,前胸后背全部湿透了,呼吸非常微弱,到了车上后,心跳也不行了,我们是一路上为其做心肺复苏,然后到了医院后直接进入了ICU抢救。”
2022年的最后一天,奚捷坐在120急救车上,依旧忙碌着救治着每一位病患。新的一年,在回到自己的岗位后,奚捷告诉记者,又有一位自己的同事前去支援120了,在这个非常时期,医护人员彼此携手,共度难关,奚捷说自己做了应该做的,他相信春天总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