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天,愿你们不再被废墟掩埋”——记者独家连线南通蓝天救援队队员、上海建工赴土耳其抢险职工马海洋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佳敏 发布时间:2023-02-15 16:46

摘要: 在土耳其地震重灾区的救援经历,对马海洋来说终生难忘。

头图为马海洋在废墟前。受访者供图


当地时间2月14日上午7时刚过,伊斯坦布尔的上空,天刚蒙蒙亮。


历经2月6日发生的强震,这座土耳其最大城市,如今满目疮痍。


刚结束新一轮抢险,马海洋在位于伊斯坦布尔一学校操场的临时休息点,接通了劳动报记者电话。声音中略带疲惫:“天亮了,又是新的一天。”


作为江苏蓝天救援队队员,同时也是上海建工建材科技集团通州沪盛混凝土有限公司生产运作部经理,这次在土耳其地震重灾区的救援经历,对马海洋来说终生难忘。


救援现场马海洋总是冲在最前面。受访者供图


土耳其地震后满目疮痍。受访者供图


“第一次出国便是奔赴地震一线!”

连夜进组抢险救援


“其实,这是我第一次办护照和出国,第一次,就是地震一线。”马海洋告诉记者。


时间回拨到2月10日。从南通出发途经广东再转机迪拜,几经周转落地伊斯坦布尔前,马海洋曾无数次想象过地震现场的情况,直到他伫立在废墟前,强震三天后灾区景象带来的冲击感,几乎让这位硬汉失神。


“实在是惨烈!我看到周围几乎所有房屋都以叠加的方式倒塌下来,有些已经成了废墟,我们都不敢想象,有多少曾经鲜活的生命被掩埋在这下面。”马海洋说。


来不及倒时差,更顾不上感慨,刚下飞机的马海洋便与队友们一起,连夜投身救援。


根据所掌握的技能不同,马海洋被指挥官分派到了江苏蓝天的行动八组。“江苏蓝天行动八组!”“到!”一声令下,夹紧防护衫,扶正头盔,戴上护膝,背起工具,马海洋与队员们一路小跑挺进现场,向地震救援任务最危险的深处去。“我们越早行动,受灾的土耳其人民就多一丝转机!”马海洋说。


马海洋在废墟前。受访者供图


土耳其地震后满目疮痍。受访者供图


50斤重电镐一背就是整天

“现在,还有比抢险更重要的吗?”


房屋破拆是地震抢险的关键一关,也是最危险的第一道关。马海洋负责的,便是房屋破拆。在他通过微信给记者传来的一张工具照片上,马海洋每天从早背到晚的破拆工具——电镐满是灰尘,一个就有50斤重。


“我的任务就是端起这个(电镐),一刻不停地平行或向下打(建筑物),不断进行搜寻。”马海洋说。在土耳其夜以继日的抢险救援,连续背负沉重的设备和工具,他每每都要走到精疲力竭的边缘。“我不要休息的!我不累的!”他总在心里斩钉截铁地鼓励自己,“现在,还有比抢险更重要的吗?”


因为在上海建工从事多年的建筑材料工作,比起其他队员,马海洋的优势就是对建筑结构的敏感性和了解程度。每一次,马海洋总是身先士卒第一个冲上前挖掘,遇到难以推进的作业场地,他也带头擎起液压剪。马海洋给记者发来照片解释道:“这个(工具)是专门剪钢筋用的。我熟悉些,就应该第一个上!”


等到马海洋开辟出“突破口”,队员们就会下到作业点拿上“蛇眼生命探测仪”进行探测。“我们绝不放弃希望!”马海洋说。


其实,这时候,也是马海洋最紧张的时刻,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面对的失望越来越多,但无论何时,能够多救出一条生命便是对救援工作最大的意义和宽慰了,他这样想。


马海洋的救援工具电镐。受访者供图


伊斯坦布尔温度极低,火堆旁的矿泉水也冻住了。受访者供图


口渴就舔口冰水继续干

直面严寒还要应对心理挑战


即便是夜深,马海洋和队友们的救援也不会停歇。


伊斯坦布尔的夜,作业场地温度仅有零下十几度,现场只有救援队员们用木板草草堆叠起的火堆,散发着温暖与光。就如同这些蓝天救援队员无私的人道主义精神一样,在地震灾害面前人类虽渺小,却依旧无畏。


抢险作业久了,马海洋会凑到火堆旁烤一烤火,他总会发现,火堆旁的矿泉水瓶都是被冻住的。“有时实在口渴,就舔一口,稍微润一润嘴巴继续干。”马海洋说。


“昨天一天一夜,我们从一个作业的楼内,一共挖掘出了9具遇难者遗体。”马海洋哽咽道,“这时候我们队员的心,绝对比外界的温度更要冷冰。”因为一些遇难者遗体在地下掩埋时间久了,现场往往还会散发出难以名状的气味,但马海洋和队员们依旧没有停下救援。“每每挖掘出一个遇难者,我们就会将他(她)的遗体从下面抬出来。”即便曾多次参与过溺水、自杀救援,一念及此,他依旧忍不住再度哽咽。马海洋告诉记者,此时,他会在内心默念:别怕,新的一天,愿你们不再被废墟掩埋了!


夜晚救援,马海洋(左二)在火堆前稍事休息。受访者供图


马海洋(前二)在临时休息处的地铺上休息。受访者供图


关心前方救援,关怀后方需求

勇士没有后顾之忧


“一定要为土耳其受灾人民做点什么!”这是马海洋看到新闻画面中土耳其地震时的初心。正是这份“要做点什么”的初心,最终让他踏上了土耳其的救援之路。


从马海洋的最美逆行,到防疫保供时的星夜兼程,再到复工复产后的“大干快上”,建材科技“感恩、责任、担当”的企业精神已逐渐浸润每一位职工内心。


为了让马海洋没有后顾之忧,公司得知他有去支援土耳其的想法之后,表示了积极的支持,随即将马海洋手头的工作紧急移交给了其他同志。10日马海洋出征后,公司更安排专人与他以及他的家属进行了对接,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保持联系,关心前方救援情况,关怀后方家属的需求。


马海洋的妻子张冰娜驻守后方,仅在马海洋第一天抵达土耳其时联系过他:“不想去打扰他,又难免牵挂他。公司早早派了专人给我们送来关心慰问,家里一切都好,我希望他尽最大的力量多救人,同时也要注意自己安全,早日凯旋。”


日落日升,随着黄金救援时间的流逝,马海洋和队员们都明白,回国的日子近了。大型机械已预备好,后面倒塌废墟的清理工作也许就要交给它们了。“希望我们不辜负在这里的每一分每一秒吧。”马海洋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陈恒杨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劳模党代表话使命担当|陆凯忠:让...

劳模讲党史|全国劳模、上海建工集...

新时代领跑者|全国劳模、上海建工...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