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几何时,“00后”还是远在天边的新世代,如今,第一批“00后”已经入职职场。伴随着网络文化成长起来的千禧一代,常被贴上追求个性等标签。然而,充满个性的他们面临的是激烈的竞争:今年6月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到115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求稳”成了不少应届生找工作时不得不考虑的要素:更稳妥的策略,更稳定的工作……闵行区总工会今年新招的3名新人中,有2名应届毕业生。日前,记者与这两名8月刚入职的工会新人们聊了聊,她们选择工会背后的原因代表了一部分应届生的求职心态。
“求职”更“求稳”
应届生身份带来优势
同是2001年出生的王紫安和计宇葳,身上的共同点并不多,王紫安略微内向,毕业于上海海洋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计宇葳更外向一些,毕业于上海商学院日语专业。
性格、专业、成长经历殊为不同的两人,最终都进入工会,与两人在求职过程中的“求稳”心态有一定的关系。今年,闵行区总工会对外招聘4人,其中有3个名额对应届生开放,竞争相对小是两人的共同感受。“相比往届生报名的火爆,应届生报名人数少,招聘名额多,感觉应届生身份也是个小优势。”对于自己的这份“幸运”,两人并不避讳。
求稳,在两人求职之际就有端倪,王紫安先后报考了国考和事考,从徐汇税务到闵行区总工会,她自认不适合内部竞争压力更大的私企,体制内始终是她的首选,这也和家人的期望一致。甚至追溯到高考填报志愿时,她也因为“求稳”选择了保底的行政管理专业。
与王紫安殊途同归,计宇葳是经过一番“试错”后最终回归“稳定”。“大学时报的是日语专业,那时候有一部分兴趣原因,但是时间久了发现,自己并没有从事语言类工作或去日企工作的想法,也没有强烈的考研意愿。”于是,她决定听从家人建议,往体制内发展,“既然不排斥,就考考看。”
在决定报考之前,计宇葳小小的“叛逆”了一把,她并没有广投简历,因为她想给自己一些压力,最终,经历笔试、面试等环节,她成功应聘。
稳定≠躺平
在轮岗中熟悉工会工作
“稳定”不代表“躺平”,两人入职后经历了不同的挑战,第一份就是对工会的熟悉。王紫安曾有过居委会实习的经历,计宇葳曾在莘庄商务区实习过,此前,两人对于工会都知之甚微,仅从家人口中有过浅显了解。虽然入职才半月有余,但两人都在努力通过手头的工作熟悉工会,以期更快上手。
区总工会招聘时没有限定专业,为的是多一些选择,这让日语专业的计宇葳有了接触工会的机会。从另一方面来说,专业不设限也是对两人未来的无限期望。
计宇葳报考后的第一时间关注了区总工会的微信公众号,来到工会后,她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公众号推文的制作。“当时是一篇高温慰问的稿子,同事们已经改好内容,由我来排版。”在大学里只看过室友编辑微信的她,一边看着网上教程,一边上手试验,很快入了门。“之前对工会没有什么了解,在做微信的时候,慢慢知道了工会做了哪些工作。有很多是之前没法想象的,比如区总工会发放的文体基地的体验券,没想到有这么多选择,也没想到要为全区职工准备这么多份。”
王紫安目前在基层工作部轮岗,这是一个在她看来涵盖很多工作的部门,“最近有高温慰问,我听说还有职工的竞赛、评劳模等,”不过,对于一个新人的她来说,这些还比较遥远,“我这两周参加了一个百千万职工创新平台的会,但只是去现场学习一下,希望有一天能尽快参与到实质性工作中。”
刚刚毕业不久的两人,业余时间还是喜欢和同学们聚聚,这些“新鲜血液”们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对于工会同样有意义。“工会补充新人,也从他们身上了解年轻人,开展年轻人喜欢的活动。”记者从闵行区总工会了解到,目前几位新人将在宣传教育部、基层工作部、维权保障部三个部门轮岗锻炼,并根据特点最终分配。“例如活泼、有创意的更适合宣教工作,有的部门则偏向细致、严谨的品质。在分配时还会考虑个人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