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振兴远赴3000公里外,东航建设者在沧源佤山留下奋斗足迹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柴一森 发布时间:2023-08-29 13:26

摘要: 振兴和帮扶不是一次性工程,也不仅仅是造一栋楼。

头图∶沧源佤族自治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举行开馆仪式。


远赴3000公里外的云南沧源,经过365个日夜的精心建设,由东航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援建的“沧源佤族自治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下称“一馆”)日前正式开馆。驻足馆内,东航建设者张明欢感慨万千,因为他见证了沧源佤山新寨村的一年四季,也陪伴着项目从设计、施工到验收的全过程。


一年前,在东航投资任职十年的张明欢应组织要求从上海远赴3000公里外的沧源,长期驻守并独立负责“一馆”项目建设。聊起在沧源的日子,张明欢颇有感触,从沧源县城到班老乡新寨村的公路和隧道虽已通车,但上山之路依然要经过400多个弯,2个多小时。山区天气阴晴不定,遇到下雨天,雾气升腾的景色十分宜人,但开车上山却十分危险。


为了盯紧项目进度,张明欢大部分时间选择留宿在项目附近条件较为简陋的招待所。山区供电供水不稳定、蚊虫多,经常睡不好,但作为项目负责人,他全力以赴,不仅要同当地政府部门沟通协调施工办证事宜,还要在现场与施工单位一并解决材料采购、土建结构、设备安装、施工安全质量等问题,确保项目按计划有序推进


用毛竹搭成脚手架。


记者在“一馆”建设的资料照片上看到,施工现场并没有钢结构搭成的脚手架,取而代之的是当地的原材料——毛竹。“由于地处偏远,一些建筑材料运输途中都需要三天以上,一些原材料选择就地取材。” 张明欢说。


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公司除了依托当地绿色资源,在场馆建造中还率先采用全钢结构装配方式,有效减少污染、节约资源及降低成本。同时利用自主研发的“睿瓴云”智慧管理平台,实现设计、施工、安全管控全流程管理,并借助“智慧眼镜”巡检系统与上海总部主会场视频连线,实现“远程会诊”。


张明欢在施工现场。


2022年冬,沧源新寨村受冷空气影响接连遭遇降水,天气多变、昼夜温差大。工程管理公司组织员工募捐并为地处山区的班老乡新寨村国门小学送去了90张爱心床垫,助力边境孩子温暖过冬。在这份爱意的背后,依然有张明欢的身影。


“振兴和帮扶不是一次性工程,也不仅仅是造一栋楼。”张明欢时常向新寨国门小学校长了解学生的难处,当得知学生衣物现在是用绳子露天晾晒,雨季经常晒不干,便积极沟通为学校搭建了晾晒棚。


在沧源班老乡新寨村的一年时间里,村民的朴实好客深深感染着张明欢。他时常同当地佤族人民交流,体会到身为东航员工的认同感和价值感。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东航”已经成为当地村民心中的彩虹。一提到“东航”,村民们无不当成自家人。

通讯员:丁语星
责任编辑:刘振思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微光成炬》:市总工会权益保障部...

《汗水、冲刺、团结》:奉贤区星火...

杨高公交志愿者在行动,提升公交站...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