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模丨汗水落在乡村振兴的泥土里——记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交建公司上海南部片区项目总部总经理曹峥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梁嘉蕾 发布时间:2023-08-30 16:34

摘要: 在曹峥眼里,医养结合也是乡村振兴的一部分。

头图:曹峥(中)在青村镇养老院改扩建工程现场


浦东新区腰路村,稻田两侧成片,智能化蔬菜生产基地、清美学堂坐落于村庄;奉贤区青村镇吴房村,水清、岸绿、景美,灯光星星点点;青村镇李窑村,青砖黛瓦、小桥流水,“农业+旅游+文化+电商平台+民宿”融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链正在进行时……


说起这些美丽乡村,上海交建公司上海南部片区项目总部总经理曹峥如数家珍,大学毕业后,这个曾在中心城区长大的上海人扎根在农村,把汗水洒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


足迹走遍郊区农村

复刻童年的回忆


十多年来,曹峥总是在施工一线。乡村振兴的梦诞生在2018年的春季,曹峥作为项目经理,带领项目部进驻上海市首批试点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上海市奉贤区吴房村,开启了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乡村振兴示范村为核心的整治建设大行动。


“农村建设就像是做工匠活,能做出八仙桌才是合格的木工,能砌出灶台才是合格的泥工。”与过去的项目建设不同,既要能根据农村环境营造出江南水乡之味,也要特别注意项目上每一处设计的使用及美学功能,“老百姓有着自己的风俗习惯,哪怕是一棵树,种在东边和西边都是不一样的,吴房村、李窑村最后在很多细节上都参考了老百姓的意见。”比如李窑村原先的设计图纸上,房屋前厅设计的形式是挑檐,屋檐铺的是传统小青瓦,下方种着一片绿植。有村民说“不”,因为雨水会顺着滴水瓦径直注入,影响房屋地基稳定,绿植也很容易涝死。于是,项目部就把绿植换成生态排水沟,并铺上鹅卵石,既美观也达到了排水效果。


曹峥是杨浦人,他的童年回忆里充满河道里抓螃蟹、农田中抓蟋蟀的快乐,如今,哪怕在郊区农村,这样的环境也很难寻。也因此,在多个乡村振兴的项目里,他将环境治理融入项目建设,从金山走到奉贤,尽可能去复刻童年的记忆。


在曹峥的努力下,效果也是显著的。吴房村黄桃声名远扬,今年的黄桃季脱销,“一桃难求”,村庄本身也成为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村”。褪去旧貌的李窑村糅合了房建、景观绿化、桥梁道路以及水电通信等相关专业,成为一个配套体系丰富的田园综合体项目。曹峥本人也有着最为直接的感受,过去人们都不愿意去上海郊区过周末,认为“没啥好看的好玩的”,如今,配套设施齐全的农村成为了大人小孩的最爱,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可以尽情放松。


曹峥工作照


医养结合守护2万余老人晚年


在黄浦江以南兜兜转转了一整圈,大大小小经手18个项目后,这段时间,曹峥又回到了青村镇,经过两年的施工,青村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完工,青村镇养老院改扩建工程进度已过半。


“这个项目简单来说就是迁建原本的卫生院和改扩建原本的敬老院。”曹峥说道,项目建成以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卫生院)将与一墙之隔的敬老院无缝衔接,“两栋建筑的地下室是联通的,这样就能真正做到医养结合。”


2021年3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先行启动,2022年2月,敬老院项目紧随其后,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已经顺利完工,敬老院项目所有主体结构均已经封顶,预计完工时间在明年五月。走在项目建设的现场,曹峥几乎对每根管道、每个细节都很熟悉,“原敬老院由于建设的时间太久了,相对周边地势很低,一到雨天整个一楼都要水淹,所以我们这次改建中对敬老院的整体地面标高做了抬升和优化。”


“等到彻底完工以后,敬老院能提供499张床位。”多年在农村扎实工作的经验,让曹峥对这个小镇的情况也摸得一清二楚,“整个青村镇户籍人口在8.7万左右,60岁以上的老人2.3万人左右,很多农村老人生病了也不愿意去看,药也不愿意吃,到时候旁边就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曹峥眼里,医养结合也是乡村振兴的一部分,“这些配套设施上去以后,全方位健康守护老年人的晚年,对农村老人的老年生活来说也是一种提升和保障。”


责任编辑:朱兰英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