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意浓,周末城市市集显现出较高的人气和集聚效应,不仅烟火气回归,经营者的底气渐足,经营理念、手段、范围都呈创新发展之势。连日来,本报记者兵分四路,对市集上的年轻经营者族群进行了集中采访和微调查。四个“90后”店主的样板可以视作对当下城市火热市集的注释,也可视作对普通人奋斗故事的记录。
10月18日
晚上6点
泗泾夜市
“211”毕业辞职摆摊卖蛋堡
90后陈召彬:每天都能和家人在一起
天色渐暗,晚高峰来临,位于松江的泗泾地铁站里的人潮再一次达到了巅峰。与地铁站一街之隔的三湘商业广场内的泗泾夜市,同样人潮涌动,香气萦绕,一片“沸腾”。
记者随着人流,从3号口出地铁站,径直穿过马路,感受这个被称为微缩版“舌尖上的中国”的烟火气。行走在夜市中,吆喝声、嬉闹声不时传入耳边。左手炸串、右手奶茶,成为了来此打卡游客的标配。在这里,几十个摊头一字排开,不仅能看到长沙臭豆腐、武汉热干面、衢州鸭头等夜市“常客”,还能看到成都三大炮、贵阳糯米饭、新疆烤包子、广式牛杂等全国各地小吃,五颜六色的招牌令人目不暇接。
“211毕业”“泗泾必打卡”“‘90后’店主”……记者被眼前一个蛋堡摊位的广告牌所吸引,从摊位悬挂的外摆公示卡可知,店主名为陈召彬。
陈召彬话不多,还有些腼腆,身上散发着温文尔雅的气质。做起鸡蛋汉堡,他的一整套动作也是行云流水:打入鸡蛋、倒入面粉糊、盖上碎肉末、再倒入面粉糊封口,蛋堡模具不时随着他的手转动,几分钟不到,一锅25个热气腾腾、滋滋冒油的鸡蛋汉堡出炉,刷上酱料,便可大快朵颐。
晚上8点半,夜市人潮逐渐退却,记者也有机会同陈召彬攀谈几句。来自黑龙江的他,本科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机械专业。2022年8月,厌倦了工程师工作的他,从大连一家公司辞职,来到了女朋友工作所在地创业。“来上海的时候,我也没多少积蓄,就想着将创业目标放在做小吃生意上。女朋友还蛮支持的。”陈召彬说,“我就是个吃货,原本想做卤货,可来到这里发现,满大街都是卤货店,最后选来选去,把目光投向了蛋堡。”
或许是“211”这自带光环的标签,加上蛋堡本身味道鲜美可口,陈召彬在泗泾夜市出摊没多久,就变成了夜市里的“排队王”,还吸引了凤凰卫视、第一财经等媒体的争相报道。“最火的时候,一天要做40多锅,我和妈妈两人配合,我做蛋堡她刷酱,从下午一直忙到晚上11点,一刻也没停下。购买蛋堡的队伍一度排到了隔壁的一条街。”
9月底,奋斗不息的小陈租下了三湘商业广场的一家店铺,开了一家名为“串串门儿”的串串火锅店,“摆摊真的很辛苦,我不想让我妈妈跟着我一起奔波吃苦。”
热潮消散,网红夜市的客流开始以附近居民为主,生意逐渐回归平静。陈召彬坦言,“摆摊不能规模化,我还是想通过开店,慢慢将蛋堡这一小吃做大做好。”
陈召彬所学的专业是机械设计,因此,新开的串串店里的空调系统、管线排布、通风系统、脱排油烟机、木工全部自己上手,甚至店里的一部简易传菜电梯也是他自己安装的。“为了省钱,我买了一台饭店用坏的电梯残次品,把因过载烧坏的电机换了就能正常使用……现在的工作虽然辛苦,发际线也上移了不少,但是每天都能和家人在一起,每天都能过得开心、充实。这就够了。”陈召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