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养小动物,就能月薪过万?没错。近日,一则杭州实验室招饲养员的招聘信息“火”上热搜:这份共招25人饲养大小动物的“美差”,门槛不高,学历初中及以上即可报名;待遇还不低,年薪最高可达15万。小众职业低门槛高薪酬引发热议,但七成网友理性看待:不能光看表面光鲜,要用发展眼光进行择业。
火爆:各行各业前来竞聘饲养员
据相关媒体报道,发布这则招聘的是浙江首批省实验室之一的良渚实验室(系统医学与精准诊治浙江省实验室)。良渚实验室由浙江大学牵头建设,2020年7月授牌成立。其中实验动物中心是实验室建设的公共服务平台之一,可饲养实验小鼠/大鼠、兔、小型猪、猴等,极大地促进了疾病机制和疾病模型研究能力。本次招聘两个岗位,除了饲养小白鼠,还有猴、猪、兔等大动物。
从实验室发布的招聘条件来看,主要包括了年龄要求在18至40周岁,初中及以上学历;身体健康,无实验动物过敏史及传染病;还包括要对动物有爱心、责任心,吃苦耐劳,工作认真细致等职业品质。
事实上,这并不是良渚实验室第一次招聘饲养员,今年年初也招聘过一次大、小鼠饲养员。当时实验室一共收到了300多封简历,前来应聘的不乏幼儿园老师、财会人员、宠物医院工作人员、退伍军人等,招录比超30:1,竞争异常激烈。
调查:当一名合格的饲养员可不容易
这样一份动物饲养员的工作,你心动吗?
在上海市总工会微信公众号“申工社”日前发布的调查中,有2655人参与了投票。其中,8%的受访网友表示自己正在从事饲养员工作;也有27%的网友表达了莫名好感,“有点兴趣,毕竟我是一个有包容心、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的人。”更有七成的网友理性表示,自己从未想过,也觉得自己完全不适合;还有人表示,虽然生活中也是一名资深“铲屎官”,但从没想过要把爱好当成职业做。
而在热烈讨论的评论区里,大家也发表了较为统一的认识:饲养员是一份看似门槛低,实则高要求的工作。网友“凌波微不二”有过个人经历,“大学的时候做实验养小鼠,全年365天无休,逢年过节还得喂,还得换垫料,每天都是一身老鼠臭味,小鼠就是论文!”类似想法的还有如网友“Xin”,“很累的,每天换洗笼子,给小鼠饲养、分笼,有的时候还要根据实验室的要求合笼,鉴定等等。”
的确,据业内人事透露,饲养员这个职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可能会被动物咬伤抓伤,且长时间接触动物及其排泄物等,存在被传染各种病毒、细菌的风险。而良渚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也表示,饲养员工作期间需穿戴好防护服和口罩在实验室养殖大小鼠。每个饲养员每天需照料600笼大、小鼠,每笼最多5只小白鼠。工作内容包括每天喂食给水一次,更换笼舍一次,全天需进行600次这样的重复劳动。且随着饲养量的攀升,大小鼠周末节日也需人工照顾。除日常饲养外,大小鼠的生育期要特别看护,还要对做完实验的大小鼠进行日常记录和观察。
除了工作本身并不轻松外,还有网友从职业发展视角发表了冷静的观点。如网友“甩手老爸”:“干两年后要跳槽怎么办?有地方去么?”网友“浅酌、低吟,“最大的问题是超过40不收了,到时候有多少技能支撑下一份工作”。
观点:用长期主义的思维进行择业
针对网友的多元观点,记者也采访了一位外资物流公司的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私底下,她是一位资深的异宠发烧友,她养过球蟒、玫瑰蜘蛛、绿鬣蜥和各种龟类,饲养经历超过二十余年。她从亲身体验坦言,生活中养一只宠物是一回事,工作上要照顾一众动物的吃喝拉撒完全是另一回事,“这活绝不轻松,入行要谨慎。”
在人力资源总监看来,这个小众职业引发热议的背后,其实考量着大众对择业的一种思考角度。比如,要不要把爱好当成工作做?这是一个虽然并不新鲜,但真真切切会困扰很多人的问题。选择专业的人,即将毕业的人,告别校园找工作的人……哪怕是已经工作几年的人依然会被之吸引,也同样被之困扰。
她建议,“对于一份职业,出于本心的热爱很重要,但也要对行业有充分的了解,否则想象和现实差距过大,就容易有落差;还要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评估自己是否具备爱好转职业所需的行业素养;还要想想自己可以坚持这种日复一日的工作吗?想清楚了这些,就可以快速地做出很多的判断了。”
当下正是金九银十求职季,选择一份职业仍要有“长期主义”的考量,而一旦“筛子掷下去了”,那就干一行,爱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