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时5年,上千次的试验,近日,一项国内首创用特殊材料制作的防火阻燃耐火隔热膜实验成功。试验现场显示,夹有该隔热膜的普通玻璃,在1000℃以上的环境下,背火面的玻璃表面温度在1小时内低于180℃。这种防火阻燃耐火隔热膜,是由上海市劳模、上海工匠、上海耀江实业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翁永平带领的“红叶联创”技术创新团队发明的。中国建材集团专家评审组专家表示,“采用高分子材料为基体的防火封堵膜技术,突破业内复合防火隔热玻璃尺寸限制,具有首创性。”在同样条件下,采用该技术生产的防火隔热玻璃,其生产成本是传统防火隔热玻璃的二分之一,且生产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能耗大幅下降。
实验成功那一刻,翁永平百感交集,他的思绪一下回到了2017年7月,当时,他参加了上海工匠学院首期工匠研修班。作为首批上海工匠,他至今记得全国著名劳模、上海工匠学院院长包起帆在开班仪式上给学员们讲的“创新要立足岗位,始于脚下,把企业和行业的难点和痛点解决了,这个过程就是创新。”这句话一直激励着翁永平。回到公司后,他向公司总经理、上海市劳模王辉林汇报,组织技术人员一起探讨企业发展中的“难点和痛点”。经讨论后,确定从耀江实业名下当时经营较为困难的玻璃厂的玻璃着手。防火玻璃是行业中的热门产品,价格较贵,大范围使用推广难度大,能否使用某种材料,既降低成本又能达到同样防火效果?由此,翁永平技术革新团队就此问题开启了漫长的探索创新之路。2018年,团队采用传统“隔热膜片”方法实验,不行;2019年,用“纳米硅晶”技术反复试验,可以,但成本太高,且知识产权也掌控在他人手里,没有优势;2020年,翁永平提出用透明膜片来解决玻璃防火隔热的思路。然而,大量实验的结果并不如人意。后来,翁永平咨询了上海三所大学相关技术人员,都没有给出明确方向,创新之路一度陷入僵局。
2021年11月,叶榭镇综合党委创立“叶榭镇党建引领科技创新服务站”,首批服务站在包括耀江实业公司在内的四家“两新”组织挂牌。服务站(即“红叶联创”)里集聚了近百位劳模、工匠、首席技师、企业技术骨干、学院技术人员等各行业技术服务人员,是一个技术共享、人才共用、跨区域合作的技术服务平台。在这里,翁永平的难题得到了叶榭镇综合党委的大力支持,多次选派“红叶联创”技术人员现场共商技术问题。
2022年初,翁永平和“红叶联创”团队了解到曾有国内某公司以PVB为基体制备防火隔热夹层玻璃,但因技术难度无法深入研究而终止。几经周折,团队联系上相关公司和领域专家,确定了该技术实现的可能性。然而,市场上生产设备的缺失,为该项目工业化生产蒙上了一层阴影,翁永平先后到盐城、合肥、嘉善、湖州、无锡,张家港等十多个城市寻找机器进行试验。为了尽快使产品工业化,他自己动手制作了简易实验台,建造小型检测室、实验机……即使在周末和节假日,也能看到翁永平在试验中的身影。
历经五年,自制过四套实验用炉、使用玻璃约1.5吨、使用燃气12瓶、检测机构检测费用10万余元;调配配方达上千次,历经重要的成型膜试验六次……其间,翁永平也曾想过放弃,但是来自镇综合党委的支持让他坚持了下来,甚至在研究推进的过程中,还受到启发开发了一些衍生产品。目前,第一代膜防火隔热夹层玻璃在1000℃以上的环境下,背火面的玻璃表面温度在1小时内低于180℃,第二代产品的原料调配初步成型,即将投入试验,第三代膜正在研制中。
翁永平说,一个项目经过了这么多次试验获得成功,是他工作以来的第一次,“不断实践和探究,锲而不舍、不畏艰难,共同成长,这就是我理解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