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图:陈炳林(中)正在和同事一起分析产品改进措施 受访对象供图
2010年作为汽车电子电器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引入上海沪工汽车电器有限公司后,“科技领军人物”的“帽子”就稳稳戴在陈炳林的头上。这样的抬头并非浪得虚名,无数个日夜,他带领团队攻坚克难,2015年后,他更依托“陈炳林劳模工作室”,树立起敢于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的匠人榜样,锻造出一支优秀的企业技术创新攻关队伍。
亲自挂帅
打破国外独家供货局面
多年来,陈炳林两鬓平添了些许白发,意气风发的工学博士早成长为稳重的团队“掌舵人”,但他对工作的严谨与热忱,和对技术创新的追逐与探索,始终没有变。
陈炳林还记得,有一次外方客户决定要实现固态继电器在中国的国产化。“我们觉得机会来了!”陈炳林说。
彼时,汽车行业飞速变革,汽车零部件的机械结构继电器逐步向着芯片模块式固态继电器转变。
“但很快我们也发现,竞争赛道的‘对手’并不少,各个还‘身怀绝技’,不少实力很强的国内外巨头公司都在与我们沪工同台竞技。”陈炳林说。
为了拿到项目,陈炳林亲自“披挂上阵”,带领研发团队不分昼夜地进行研究开发。白天,他要进行试验和测试,晚上则和团队一起将白天获得的数据整理出来。
那些日子里,研发办公室的灯始终长明。由于时差关系,不知多少深夜,陈炳林还需和外方客户工程师进行技术交流和沟通。“我们沟通的内容从技术方案到实际电路实施,每一个参数和数据都进行仔细分析和讨论。”他回忆道。
随后,陈炳林又亲自带着产品到境外指定的试验室进行试验。“最终,我们圆满完成了客户指定的试验。”他说,“当严谨的外方工程师向我和团队投来认可的目光时,我们感觉从未有过的满足感。”而那次境外之行,陈炳林还同时带回了工程认可试验签署报告,更为重要的是,该产品打破了原来国外独家供货的局面,实现了完全的国产替代。
当好“教练员”
推动技术迈向新台阶
“我始终觉得荣誉不该只属于一个人。”陈炳林说,多年来,他秉承着“培育孵化,不断壮大”的发展理念,积极开展“传帮带”行动,沪工公司的研发团队成员经常与市场、销售人员一起走访整车厂,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积极争取项目。
除了自己带队做产品做研发外,陈炳林还尽心尽力地培养年轻的研发人员。经过他悉心指导和培养,多名年轻的研发人员脱颖而出,已具备了独立承担开发的工作,在直接与客户进行技术交流方面也逐步能够独当一面。难能可贵的是,陈炳林目前还亲自带教两名应届毕业生,为沪工公司整体研发水平的人才储备做出了积极贡献。
“陈炳林劳模创新工作室”还经常结合企业的实际,从电子产品的原理图到结构模具要求,前期产品的测试到产品的试验验证,形成了技术、质量、生产文件,并对工作室成员经常进行宣讲和培训,“这样可以使我们的年轻技术人员尽快掌握设计原理和方法,在短期内胜任本职岗位的工作,出色完成设计任务。”近年来,由劳模工作室培养的10名技术人员,已经有2人获得高级工程师职称,另外8人获得了工程师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