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班后的时间应该怎么度过?是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充电还是和家人共享休闲时光?也有职场人选择了从事一份“副业”。此前,时常有职场人在外兼职的案例引发“打工人做副业是对是错”的热议。近期,#下班回家搞副业到底行不行#这一话题再次冲上热搜,相关调查显示,有超五成职场人有兼职。有网友认为做副业出发点是好的,应该支持。但也有网友质疑,认为兼职会影响本职工作。对此,上海江三角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主任,著名劳动法专家陆敬波认为,做副业需分情况看待,在工作时间内的必须得到用人单位的同意,在工作时间之外的兼职则既要注意不影响本职工作,也不能与本单位有资源和利益的冲突。
调查:53.9%职场人从事兼职
近期,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22雇佣关系趋势报告》显示,有53.9%的职场人员正在从事兼职,这一比例在“00后”受访者中达到54.5%,其中,教育、咨询、摄影等工作为兼职首选。
此外,根据某招聘平台的《2022年白领满意度指数调研报告》显示,2022年有59.1%的白领在搞副业,占比大幅高于2021年的32.1%。
对于从事兼职、搞副业的理由,部分网友在上海市总工会微信公众号“申工社”留言表示,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情况下从事兼职,也是多挣一份补贴。也有网友表示,从事的副业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这些工作也是为了尝试更多可能性。
观点:不影响本职工作是底线
超五成职场人有做兼职这一数据,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网友认为,下班的时间是自己的,应该由自己自由支配,但是不能影响到主业和其他同事。有网友留言表示,“不羡慕你搞副业赚钱,最讨厌的是搞副业干不好主业给其他人添麻烦。”另一名网友“胡萝卜”也表示,不影响主业工作不占用公司资源的前提下,低调挣钱也无可厚非。
有些网友则留言表示,自己单位明令禁止搞副业。也有网友表示,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公司并不提倡职工做副业,有网友就因为做副业被领导或者同事认为“工作不饱和”“不务正业”等,因此受到了冷落排挤,甚至被迫辞职。
专家:搞副业要视情况而定
那么,职场人搞副业到底合法吗?特别是下班时间搞副业到底可以不可以?
根据公务员法规定,国家公务员不得通过兼职获得经济利益。如果国家公务员因工作需要在机关外兼职,应取得有关机构批准,且不得领取兼职报酬。根据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对除公务员之外的职业的双重劳动关系是认同的。换言之,法律并未禁止劳动者的兼职行为。
对此,陆敬波认为,如果会占用到职场人工作时间的兼职或者副业,劳动者一定需要征得用人单位的同意,否则有违反单位相关规定的可能。如果是在工作时间之外的副业,那就要分几种情况考虑。陆敬波表示,首先,职场人的副业和兼职不能擅自使用用人单位的设备、场地、数据信息等,其次工作时间之外的副业也不能和本单位形成利益冲突。“《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用人单位有权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因此,如果劳动者在工作时间之外和又建立了劳动关系,或者影响了本职工作,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也是可以禁止的。”他表示,除此之外的行为用人单位并不能简单粗暴地禁止,“比如下班后开设一个网店,既没有工作时间的冲突,与单位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也没有另外签订劳动合同,那么用人单位就不能简单禁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沈建峰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有过类似观点,他认为,当劳动者的主业和副业发生冲突时,雇主有权利制止劳动者继续从事兼职或第二职业,但其方式方法需合理合法。如雇主采取侮辱甚至“挤兑”的方式对劳动者进行逼迫,则是违规的。在沈建峰看来,劳动者有余力、有时间去做兼职或第二职业并不为过,但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全面履行自身的劳动合同义务。
(搜索上海市总工会官方微信“申工社”,知道更多“职场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