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精准辨治帮助患者解除病痛——记全国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副院长何东仪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成溪 发布时间:2023-12-13 16:29

摘要: 熟悉何东仪的人无一不说,他今日出类拔萃的医疗技术,与其肯钻研、肯吃苦的精神分不开。

出生于医学世家的何东仪,喜欢挑战,喜欢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作为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副院长、风湿免疫科学科带头人,他带着一股子韧劲,在关节病尤其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西结合诊治领域迅速成长并不断超越,其专业学术地位也逐渐在风湿病专业领域中得到同行的认可。


接下老前辈的接力棒


由于父母都是医生,何东仪的童年可以说是在医院度过的。受此影响,何东仪高考考上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1989年毕业后,他成为了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可到分配之时,他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被分到大医院,而是被分配到彼时规模还尚小的区级医院——光华医院。


“说实话,那个时候医院院舍破旧,附近都是化工厂,分配到这,确实心有不甘。”何东仪坦言。正当他迷惘时,科室老主任拿出了一张珍藏的照片,照片记录了医院首例运用蛇制剂治疗成功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感谢党和光华医生的瞬间。


当时类风湿关节炎是非常难治的小病种,开设这个科室的医院很少,临床上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病人一旦患病,痛苦相伴终生。“那是我们内科收了两个风湿病病人,由于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老院长便想着试试用乌梢蛇作为中药制剂治疗,没想到这两位病人用药后,病情得到了控制,逐渐稳定下来。后经媒体报道,全国各地关节痛的病人都蜂拥而来了。”看着患者愈后笑脸,他感受到了医生的价值所在,决定接下老主任的接力棒,专攻类风湿关节炎及关节病。


拜师学艺传承中医国粹


熟悉何东仪的人无一不说,他今日出类拔萃的医疗技术,与其肯钻研、肯吃苦的精神分不开。


何东仪是光华医院培养出的第一位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他拜关节内科倪立青、周嘉陵、张之澧等著名专家为师,跟随他们出门诊、查房。随后的日子,他还参加了全国名老中医师承班,认真向专家们讨教学习,每周跟师抄方,收集病例,至今已做了十几本厚厚的学习笔记。此外,他攻读了博士研究生,并成为博士生导师,迄今已培养了13名博士。近年来,他担任了许多国家级课题的负责人,并通过努力取得了许多丰硕的科研成果,并在国家级期刊发表了多篇论文,先后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科技奖等多项科技奖项。


20余年来,何东仪坚持中西医精准辨治,致力于科室医教研一体化发展。在他的带领下,科室从当年的类风关专科逐步转变成为关节病为主的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专科,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诊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风湿病重点学科。专科规模和就诊人次在上海乃至华东地区名列前茅,成为全国同类专科中规模最大的风湿科之一。


医者父母心,急患者所急


从医至今,经何东仪的妙手治愈的患者不计其数。其中,有一对同患类风湿病的父子让他印象深刻。


来自安徽的小男孩强强,5岁起得了类风湿关节炎,一直没有接受正规治疗,个头看起来只有六七岁儿童那么高。更为雪上加霜的是,他的父亲也患有此病,多处关节畸形,丧失了劳动能力,其母亲也因此抛弃了他们。他们辗转找到何东仪看病时,积蓄已所剩无几。


听完强强父亲的自述,何东仪无不为其家庭的坎坷和不幸难过。“我当时其实还有些犹豫,这么重的病症,能治好吗?他的家庭,能否承受这笔治疗费用?”最终,何东仪本着医生治病救人的天职,收下了该名患者,并带领团队反复研究病情,亲自制定治疗方案。在治病的同时,何东仪还积极倡议医院和科室为其捐款捐物,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经过治疗,强强的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不但疼痛减轻了,身体也舒展了。“入院时,强强需要父亲抱着而来,出院时他已经能自行行走,现在他只需定期接受复诊,生活也逐渐恢复了正常。”


“我没有什么独到的灵丹妙药,我有的药,其他医生也都有。只不过各种搭配技巧是我常年经验的积累。”何东仪告诉记者,看病治人与烹饪炒菜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食材,不同的搭配,就会创造出不同的口味。其中奥妙在于医生对病人整体状况的了解掌握,以及从经验积累提炼为临床思维的蜕变。


“医生是一份崇高的职业。”在何东仪的内心,病人始终是第一位的。“对于病人,我们医生所要帮的就是把他的‘病’字去掉,把那个‘人’字高高举起。”


责任编辑:陈恒杨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排我吧,我还能坚持!”上海建工...

沪上各大医院工会积极行动,关爱医...

职工故事丨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