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揭榜,有人欢喜有人忧,听听劳模工匠怎么说——成功的路不止一条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嘉宝,梁嘉蕾 发布时间:2024-06-24 09:39

摘要: 高考揭榜,有人欢喜有人忧,听听劳模工匠怎么说—— 成功的路不止一条。

昨天上海高考成绩公布,对于万千考生和家长来说,这是一个等待已久的重要时刻。在许多人看来,高考似乎有决定命运的神奇力量,成绩理想意味着可以去一所心仪的学校,成绩不理想则只能被动选择。但高考真的会决定人生轨迹吗?换条赛道又会看到怎样的风景?连日来,本报记者采访了本市一线劳模工匠、职业院校校长等,就学习与学历、成长与成才展开探讨。


技行天下,“武状元”的技能赛场


如果说高考是许多学子人生的转折点,那么技能赛场同样是制造传奇的“梦工厂”。拧螺丝“拧”出世界冠军、刮腻子“刮”成世界冠军……频频登上热搜词条的技能大赛冠军们,让更多人看到,练好一技之长同样能走上人生巅峰。


拥有一技之长,创造无限可能。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夺得冠军后,徐澳门开启了“开挂”人生,入职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公司专门为他制定了个人发展规划,如今25岁的他已载誉累累:第20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上海市首席技师、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2017年中国国际技能大赛,福建男孩刘福焕一战成名。中学毕业后,刘福焕因为想学习一技之长接触了烘焙,一腔热血配上天赋与勤奋,他很快在西点界崭露头角。2023年世界烘焙、甜点蛋糕大赛(FIPGC)中,刘福焕作为中国队的一员,与团队成员摘得亚军,收获了全国技术能手、上海工匠等荣誉。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站上世界大赛的舞台,但在以技能论英雄的制造业一线,一把扳手、一把焊枪就足以成就传奇。一根头发丝粗细大约0.06毫米,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南造船总装部钳工组长胡传硕的工作日常,却是与0.005毫米的高精度装配打交道。他用20余年的时间,从一名默默无闻的普通钳工,到成为中国船舶制造领域的工人发明家、技术带头人、优秀的船舶工匠。


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锅炉厂焊接工人刘君也是从焊接比赛成长起来的技术能手。2020年,他荣获上海职工职业技能系列竞赛焊工项目金奖。“我们一行36人,背着行李、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刘君仍然记得第一次来到上海的情景,20多年来,当年一起来打拼的伙伴大多回了老家,刘君则凭借自己的韧劲炼成一手焊接绝活,如愿地在上海乐业安家。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2010年,程流风从湖北黄梅县来到上海,应聘入职上海徐房房屋维急修中心。2011年,入职仅一年的他参加行业水电工技能竞赛就获得优异成绩,由水电初级工破格晋升到水电高级工。入职两年多后,程流风通过企业公开竞聘上岗,成为维急修中心最年轻的分中心维修队长。2020年,程流风获评上海市劳动模范。


学历≠能力,但学习是生活态度


成功不止一种“配方”,也不止一种模样。劳模工匠的故事让我们看到,每个人的成才路都有无限可能,学历虽然不是衡量能力的唯一标准,但学习却是一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021年,从北京捧回“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饿了么送餐员宋增光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这是外卖小哥首次获此殊荣。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年底,他还收获了另一件开心事,经过几年努力终于拿到本科学历。“我经常提醒自己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多学习总归是没错的。”生活中的宋增光喜欢读书、旅行、看话剧。他说:“学习是一种生活态度,让生活更充实、能力有提升,当困难来临时可以更从容面对。”


从一名家政服务员到家政培训老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胡志红迎来了自己的职业蜕变。“学习是终身的事业,让人拥有更广阔的视野”,胡志红说,一开始从事家政行业,她就是这么想的。早在2013年,胡志红来到上海第一年,她就和大部分家政阿姨不一样,在赚钱谋生的同时,她更看重学习技能,抓紧工作之余的一切时间,学习和母婴相关的各类技能。2020年,胡志红在上海开放大学徐汇财贸分校家政服务专业开始了她的专科学习,2023年1月顺利毕业后,她又报考了市场营销本科。


采访中,许多劳模工匠都向记者谈到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无论从事什么工作,职业素养的提升都需要持续学习来实现。今年5月底,“徐房杯”物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上又出现了程流风的身影,作为一名曾在类似技能竞赛上多次夺冠的物业人,他的出现令大家感到有些意外。“来学习”是程流风参赛最主要的原因,他说,这是首届徐汇区物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参赛选手扩容至全区的维修技能好手,竞赛项目也更贴合实际,难度上了一个等级。


在胡传硕看来,学习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随着船舶行业的日新月异,过去的知识自然难以应对当下的技术挑战。“金属加工”是他常看的微信公众号之一,多年来,他从未停下研究钻孔精度的方法、机构的结构设计、机械传动等专业知识。三角形计算器、配合公差计算工具、翻译软件、多功能的Calculator应用……他的手机软件像是他随身携带的百宝箱。


2018年起,刘君进入上海电机学院业余学习班,完成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学业并取得本科证书。他说,往往有电焊工认为只要手把稳、肯吃苦就能干好这一行,其实不然。焊接时,材料性质、焊接方法特性、设备特性、工艺特性、焊接缺陷原理及克服等,都需要焊接理论知识做铺垫。“干好电焊工,不仅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要肯学习、钻研,才能成为顶尖高手。”


产教融合,职业教育未来可期


当下,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的“双向奔赴”,让技能人才成长之路越走越宽。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广大学子提供了更多元、更实用的学习选择。


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表现在职校生的就业前景越来越好。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康诗翔谈到,当前职业教育比以往更加重视产教融合,并且校企共建模式也在不断完善,这些举措都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更多实习与就业机会,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也更加契合。“以2022年为例,高职毕业生的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91.88%,未来,职业教育将持续蓬勃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工会是帮助职工学习提升的“大学校”。近年来,上海工会在全国率先建立劳模学院、工匠学院,上海一些企业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已经积累了成功经验,形成上海电气模式、江南模式和临港产业大学模式等,让更多职工在产教融合中受益。


如上海电气“3+3+3”技术工人培训工作历时16年,在现有23期培训班620名学员完成学业的基础上,升级版的“3+3+3”劳模工匠研修班又培养输送了24名高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3+3+3”培训项目已经成为上海电气集团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平台。


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积极助力工人学历技能双提升。学校校长王春年介绍,培训中心针对不同类型等级的产业工人,分设中级工班、高级工班、技师班、高级技师班等。这两年,江南造船开展技能序列建设,为技能工匠人才铺设职业发展主通道,2023年底,32名职工被选聘至技能序列并被表彰授予“江南工匠”称号。


在新就业形态领域,饿了么推出“圆梦行动”,让符合条件的“蓝骑士”免费读大学,提供学历提升机会,打通晋升通道。在上海工作的蓝骑士田丹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她在“圆梦行动”中成了候选人。田丹说,希望提升自己,为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据统计,当前,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已超过6000万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打造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为进一步办好职业教育,中办、国办此前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这些政策举措充分表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是长期的、持续的,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责任编辑:李成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地铁多举措护航高考考生安全出...

勤勉为公,用心服务——记市劳模、...

向“新”而行,做新时代最美奋斗者...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