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工人,顶天立地的巨人。”伴随着在场数百观众此起彼伏的掌声和安可声,音乐文献剧《星火燎原小沙渡》演员们再次返场,带来剧中曲目《工人之歌》,台上台下大合唱将气氛推向高潮。在建党103周年之际,为纪念沪西工友俱乐部成立100周年,这部由普陀区总工会主创、百余名职工演员参演的原创作品,历时近一年打磨,近日在普陀区职工文体活动中心星剧场成功首演。记者连日采访了剧目主创人员、职工演员,听他们讲述剧目诞生的故事。
全国首部工运题材
音乐文献剧
上海沪西小沙渡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源地之一,自五四运动起,沪西工人便以觉醒的姿态和壮烈的斗争展现在中国历史舞台。《星火燎原小沙渡》是全国首部工运题材的音乐文献剧,呈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这段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史。
“文献剧是一种取材于原始文献材料编写的戏剧。”该剧制作人李瑞祥告诉记者,本剧在创作中将文献剧与音乐剧相结合,以最大程度兼顾严肃性与观赏性,“一方面是对历史的考据,另一方面以音乐来丰富情感,引起观众的共鸣。”
首演获观众好评
普陀区总工会介绍,该剧从去年开始创作,在剧本打磨上数易其稿,在市总工会的指导下,在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区委宣传部、区委党史研究室等支持下,精心梳理普陀工人运动历史,为该剧提供了一部很有价值的剧本。剧中涉及李启汉、向警予、邓中夏、刘华等革命先辈们的故事,将“赤色沪西”的不朽精神展现在观众面前。
苏州河畔是上海开埠后产业工人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工人运动发源地之一。2022年以来,普陀区总工会重点实施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弘扬红色工运文化“五个一”工程:打造一个品牌——“半马苏河、工运记忆”文化品牌,出好一本书——编撰红色书籍沪西工运代表人物《孙良惠》,创排一部剧——音乐文献剧《星火燎原小沙渡》,办好一个学校——以普陀区职工文体活动中心为职工教育基地,打造好“新时代职工半日学校”的大本营,带好一个团——建立沪西星火艺术团,推动形成具有普陀特色,深受职工群众喜爱的“工”字职工文化品牌。
百余名职工演员
登台展风采
据了解,该剧有百余名职工演员参加了演出,他们中有普陀区职工文体活动中心沪西星火艺术团的团员,也有来自市工人文化宫茉莉花话剧团、纺织工会等单位的职工文艺爱好者。
在舞台表现手法上,《星火燎原小沙渡》结合了歌唱、对白、表演、舞蹈等多种形式,对职工演员们是极大的挑战。“大家平时都有工作,只能用晚上下班时间排练,”普陀工会干部告诉记者,参与这次创作大家“非常兴奋”,克服了许多困难,对这部剧有着深厚的感情。
“去年我加入沪西星火艺术团,从一个戏剧爱好者到可以登台演出,心情非常激动。”职工演员丁子淇在剧中得到了王周氏一角,“近半年的学习收获非常大,也希望今后可以在艺术团中出演更多的优秀剧作。”职工演员林俐迪说,这是一次对艺术的探索,更是一次对工运历史深度学习,“和小伙伴一起在舞台上发光发热。”
《星火燎原小沙渡》剧照
首演现场,该剧原创的多部曲目在观众中广受好评。如核心曲目《工人之歌》,铿锵有力、朗朗上口。此外,还有为革命烈士顾正红而作的《我的名字叫正红》,将邓中夏诗歌谱曲而成的《团结歌》等。
此外,记者还从普陀区总工会了解到,此次成功首演后,区总工会将以《星火燎原小沙渡》为主题,探索开发情景党课、互动演出等,不断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打造新时代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新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