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实践,“任务清单”困扰职场爸妈——职场暑假之“困”系列报道(二)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庄从周,李成溪 发布时间:2024-07-18 09:07

摘要: 暑假过去三周,娃们的暑假作业完成得怎么样?

暑假过去三周,娃们的暑假作业完成得怎么样?暑期实践活动到哪里开展?帮助家中的中小学生完成参观打卡、读书心得、公益活动、体育活动等一系列“任务清单”,成了职场爸妈在孩子暑假里的额外“功课”。有教育专家在受访时建议,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在深化协同共育的立场上应厘清边界,让孩子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减少硬指标,给职工父母松绑。


五花八门的暑期实践

家长无奈“卷”出新赛道


“暑假里学校布置了各种参观打卡活动,任务都交给家长,全班分4-5组,每一组都由一位家长作为组长来负责。”外企工作的刘女士表示,孩子小学五年,自己轮到过两次组长,每次做组长她都倍感压力。压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要打听和对比其他家长组织过的参观活动,“总不能差人家太多”;二要事无巨细地安排十多位小朋友完成参观当天的全部事项。


刘女士透露,五年里,自己的孩子参观了气象博物馆、电影博物馆、潜艇博物馆、徐家汇书院等特色场馆,对于孩子来说,颇有收获。但对于家长来说,一些活动是动用了自己的资源才搞定的。“比如有的小组去气象博物馆的时候,能请到工作人员全程陪同讲解,还体验了气象演播室。”刘女士说,更“卷”的是,还请来专业跟拍团队记录小朋友们参观全过程。“我看到群里发的图,都惊呆了,一打听才知道,都是那位家长个人花钱请的专业人员。”


如此一“卷”,每一位担任组长的家长都不敢怠慢。刘女士自己担任组长时,就利用自己在咖啡品牌企业工作的资源,邀请小朋友去咖啡店进行手工制作,讲解咖啡知识。活动结束后,刘女士还要把当天拍摄的照片、每一位小朋友的心得体会、听到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然后制作成小报,让孩子在开学后带去学校。


在一家国企上班的陈女士也面临各种五花八门的暑期实践和打卡活动,她无奈吐槽道,大热天,请了假,好不容易找到一些打卡点,却发现铁门紧闭。有几个点,带着孩子去,工作人员却不知道可以打卡。“这些打卡点,就放几张海报,贴一些科普介绍,真的需要我们一个个去打卡吗?难道网上不能学到吗?”陈女士对记者表示,家长欢迎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而不是走形式的打卡。


“预习下学期”

让家长犯难


暑期实践和暑假作业,无疑是困扰家长的两座大山。记者采访调查后发现,教育部门统一布置的暑假作业,体量其实不大。但是各学校自己布置的作业就层层加码了。其中,“预习下学期”的作业着实令父母们头疼。


作为一名初中生的家长,徐女士在受访时透露,“我们暑假,语文要抄下学期课文的字词,数学要预习下学期课本的前几个单元,把课后题做一部分,但问题来了,这些书不是提前发给我们的,家长们只能各自想办法,有的是淘宝买二手的,有的是从高年级生那里借来去复印。今年,还要预习物理,本来说初二才教,现在说初一就要上了,但我们教材也没有,只能到处找,让孩子预习。”


徐女士说,自己不太鸡娃,也不给孩子在外面补课。“孩子一预习,懵了,觉得自己学不会,只能来问我们,我和她爸爸只能一起学,一起做题。”徐女士不禁发问,“如果孩子都会了,还需要去学校学什么呢?”


专家观点:

厘清三方共育边界

如何化解职场人的暑假之“困”?教育学博士、上海开放大学教师李爱铭认为,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在深化协同共育的立场上应厘清边界。


“一份合理的暑假作业,体现出了一所学校的出题水平”,李爱铭说,很多家长对学校实践类的作业和活动很反感,因为一些看似高端的作业,比如剪视频、做PPT等,对于低龄小学生来说“超纲”了,既不能很好地检验学习成果,也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什么年龄做什么事”,她建议,学校应该布置适合学生年龄段的,方便家长引导孩子在生活中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作业,比如劳动教育,学校应研发设计符合生活实际情况的各年级“家庭劳动清单”,真正培养孩子参与家庭劳动的自主能力,而不是为了摆拍照片、上交成果。


放假以后,很多家长把自己带入到孩子的“家庭教师”角色,过度“内卷”孩子的学习。李爱铭表示,进入暑假,家长如果对孩子“拔苗助长、越俎代庖”,反而造成孩子的“厌学”。“放假的初衷是给孩子娱乐休闲和学以致用的机会,在真实生活情境里面去体验‘做’中学、‘玩’中学的契机,过度帮孩子补习学科知识,容易导致孩子压力持续和亲子关系紧张等问题。”


李爱铭同时指出,社会组织也应该积极参与,为家长“减负”,比如组织暑期研学、人文行走等项目,给协同育人提供更多资源支持。


责任编辑:朱兰英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