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3日下午3点,在由中建三局华东公司承建的张江康桥绿洲项目工地上,塔吊司机黄宴军正坐在地面的操作间里,操作手柄吊起一根钢梁,他的面前是两排六个屏幕,而不远处的塔吊上的驾驶室内空无一人。
此时,室外气温已达36℃,可容纳两个操作系统的操作间里,丝毫感受不到灼热的阳光,不时能感到来自空调的凉风。这种转变,得益于由中建三局研发生产的5G塔机远程控制系统,据悉,这座基于5G技术的“无人塔吊”首次引进上海。技术的变革,给塔吊司机的工作带来巨变,曾经他们“头顶烈日”,如今得以“脚踏实地”。
曾经“头顶烈日”
即使开着空调也能感觉到烫
来自四川的黄宴军今年50岁,开塔吊有10年。当初选择塔吊司机的工作,是因为觉得“工作相对轻松一些”。然而,所谓的轻松仅是相对而言,比如每到夏日,他同样要与难耐的高温酷暑作斗争。
“高一点的塔吊有100多米,离太阳距离近了,肯定会热。”说起过去的工作环境,黄宴军打开了话匣子,“最初驾驶舱里没有空调,就算避开了中午最高温的时候,工作时还是感觉到身上滚烫,打开窗透气,吹进来的风还是热的。”
后来,驾驶舱里装上了空调,但烈日当头,很快压倒了冷气。“阳光经过玻璃折射,驾驶舱里四处发烫。每逢不要吊东西的时候,我会调整塔吊位置,让自己背朝太阳,这样感觉好一些。”
如今“脚踏实地”
更轻松的环境、更高的效率
如今,坐在温度适宜、空间宽敞的操作室内,黄宴军的工作内容与过去并无太多不同,操作台上的两个手柄分别对应塔吊的旋转和大臂的收放,实现吊物的吊取和放落。他借助配备的12个高清摄像头,场地的吊装环境被反馈在6个显示器中,配合现场人员指挥的反馈,从而实现精准吊运。
在操作室的六块屏幕中,有一块屏幕显示的是由防碰撞系统提供的辅助信息。高清摄像头、传感器能对塔吊运行状况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实时监控,防止起吊过程中的碰撞。“以前要靠经验和调度员感知距离,现在距离远近有系统直接显示,安全性更高了。”
在黄宴军的脚边,放着一个常规大小的保温杯,而他的同事身边则放了几瓶不同品种的饮用水、盐汽水等。而在几年前,这样的喝水“装备”是不能想象的,在“塔顶”工作的日子,一切都要做好计划,小到吃喝拉撒。以喝水为例,准备的水量要充足,大杯最合适。但又不能多喝,因为上厕所不方便,只要感觉“不太干”就好。如今,打水、喝水变成一件不用特地准备的普通小事。
黄宴军告诉记者,“脚踏实地”上班后,因为高空环境带来的诸如安全、空间狭窄等不利因素被消除,给塔吊司机们带来的是工作环境的根本改变。以往工地上的塔吊,驾驶舱离地低则数十米,高则数百米,塔吊司机每次作业,要一步一步手脚并用爬上驾驶舱,费时费力。在狭小的驾驶舱里,司机们一待就是半天甚至一天,高空操控还存在着风险高、功效低、环境差等问题。“在驾驶舱里不吊运材料,休息时间也只能有限活动一下,现在可以四处走走,感觉大不同。”
该项目技术负责人认为,相比于司机个人工作条件的改善,这项技术也颠覆了传统的作业模式。记者了解到,5G智慧塔吊系统拥有塔机集中远程控制技术。一名操作人员现在最多可分时操控5台塔吊,被控塔吊一键切换,提高了人员利用率,不仅节省人工30%,而且人机协同吊装效率也可提高15%。
据介绍,这项技术已在全国各城市有所应用,相信未来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让更多“头顶烈日”的塔吊司机们可以在舒适的环境里“脚踏实地”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