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社会对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关注日益加深,护理服务业这一常被视为“幕后英雄”的行业正逐渐走到“台前”。在宝山区友谊路街道,家政护工行业技能竞赛已举办至第四届。赛场内,一线从业者同台竞技,展示娴熟技艺;赛场外,如何提升家政和养老服务行业的劳动者整体素质,已成为全社会热议的话题和共同的期待。
赛场传真:理论实操双考核
9月3日,友谊路街道家政护工行业技能竞赛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举行。此次竞赛由街道家政护工行业工会精心组织,吸引了来自多个养老护理院和家政公司的30名职工参与角逐。赛事分为理论知识考核和实际操作比拼两部分,全面检验选手们的专业素质与操作能力。
在紧张的实操赛场上,选手们需要轮流完成熨烫和口腔护理两项操作。在熨烫项目中,参赛者要在5分钟内将一件“遍体”褶皱的衬衫熨烫平整。记者看到,他们细致地处理每一个褶皱,从衣领到袖口,每一步都充满专注与技巧。而在另一边的口腔护理项目中,选手们模拟为“老人”进行护理。他们首先为牙齿模具铺上治疗巾,然后小心翼翼地用棉棒蘸取生理盐水,开始润唇、清洁。同步说出口述指令,“请张口,检查口腔黏膜……”选手们从牙齿的外侧到内侧,从舌面到舌下,逐步进行细致的清洁操作。
“举办技能竞赛的初衷就是为了更好地展现友谊路街道家政护工们的技术水平,同时为他们提供一个相互学习、提升技能的平台。”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总工会主席张谊告诉记者,随着居民对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会希望通过这种比赛,帮助从业者进一步打磨他们的技能,更好地服务社区。
场外呼声:有技更要用心
区别于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如今,社会化养老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比赛现场,近30位友谊路街道的社区居民来到现场观摩,并作为大众评审为选手们投票。“这个需求很大的,”一位来自密山居委会的民政干部说道,“我们小区的老年人数量逐年增加,很多家庭都依赖家政护理员来照顾独居或行动不便的老人,但专业的‘阿姨’难找呀。”
那么,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护理从业者呢?来自宝济护理院的周庆华凭借扎实的技术赢得了本次大赛的冠军。她从普通护理员起步,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学习,逐渐成长为班组长。尽管护理工作时间长,条件艰苦,日常琐事繁多,但周庆华依然甘之如饴,“技术都是从岗位上学习的,但我自己天生就喜欢和老人相处。对老人有耐心,从来不怕麻烦。”
来自益乐护理站的金晶是本次大赛最年轻的选手,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生于1990年的她,在护士专业毕业后便入行,成了一名青春养老员。“口腔护理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很多老人因为失能,无法自理,我们帮助他们清洁口腔,不仅让他们牙口好吃得好,也能让他们在自尊心上得到更大的守护。”年纪虽轻,但金晶对行业有着深刻的理解,“现在‘情绪价值’一词很流行,我觉得护理工作不仅仅是完成每天的任务,更需要用心去关怀老人,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老人们在晚年感受温暖和尊重。”
评委杜丽娟也是一位常年从事养老护理管理的业内人士,她表示,目前行业从业群体缺口大是其一,素质亟待提高更是关键。相对而言,年轻人入行的还是少,目前的劳动者年龄普遍偏大,文化水平也不高。”杜丽娟说道,“所以工会组织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提高阿姨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大家在工作中找到更多的成就感和职业满意度是有相当帮助的。”
“当然,比赛主要考察的是技术层面,而在实际工作中,‘心理’护理同样很重要,甚至更重要。”杜丽娟说道,“老人们不仅需要身体上的护理,更渴望情感上的支持和心理上的关怀。所以,要满足公众对高质量家政和护理服务的期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家一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