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猫咪绝育剧本”一单一百元,为情绪价值买单不应沦为智商税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庄从周 发布时间:2024-12-18 17:39

摘要: 为情绪价值买单,不应渐渐沦为智商税。

猫咪绝育时,主人为了不让猫咪记恨自己,雇人“争抢”猫咪送上手术台,这出戏码日前在很多宠物医院门口频频上演。闲鱼等二手交易平台上,出演一次“猫咪绝育坏人”可以获得50-100元的收入。时下,越来越多为了满足自身情绪价值的消费催生了许多全新的行业。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包括“猫咪绝育坏人”“玩偶修复医生”“疗愈首饰制作”“灵修潜能课程”等等都是这几年随着情绪价值的升温而诞生的行业。但往往这些行业,不但没有科学支撑,背后更是乱象丛生,消费者为情绪价值买单,最后沦为缴纳智商税。


情绪价值赛道乱象丛生

修复一只玩偶花费上万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了拒绝精神内耗,想出了许多新奇的解压方式,毛绒玩具捏捏乐、木鱼、出气拳击球、办公桌上的水培芭蕉等等,这些解压神器逐渐涌入市场,占领情绪价值的赛道。同时,伴随着这些物品的出现,相关的维护、陪伴、疗愈所产生的附加内容也开始踏上情绪价值的跑道中。


于是,我们看到了为修复一个玩偶,有人找到没有营业执照、没有合同、没有明码标价的所谓玩偶医生,一顿修复下来,开价上万元。又比如,一个普普通通的水晶手链,进货价可能只有几块钱,但被所谓的“情绪疗愈”赋予相关含义后,就可以卖到几千元,甚至数万元。


而关于“猫咪绝育坏人”,记者搜索闲鱼平台,发现类似的卖家超过600名,价格从50-100元不等。但此类操作已经被专业的宠物医生评价为伪科学,因为猫咪本身对于”绝育“是没有任何概念的。目前也没有任何科学研究能够证明绝育会让猫抑郁。


在为情绪价值买单的行为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走向了“玄学”,最后不幸沦为一场智商税。


相关市场大有可为

需警惕“情绪陷阱”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不仅在国内,放眼全世界,关于情绪价值的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全球疗愈经济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5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7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万亿元。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文学、旅游、养生、茶道、珠宝、瑜伽,但凡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的领域几乎都可以和“疗愈”关联起来。


在采访调查中,记者发现,关于情绪价值的市场多和当下的热点有关,比如当下演唱会火热的市场下,年轻人就在闲鱼上做起了演唱会歌词本定制生意,这些事先通过查询各类演唱会信息,并自己整合歌词,定制设计歌词本的生意通常在演唱会之前热销,有卖家最多时间一天成交了上千单。


此外,针对老龄化社会,也有人将目光瞄准了为老人撰写回忆录,作者花费大约3个月左右,可以获得2万元至4万元不等的稿费。有作者称,靠为老人撰写回忆录,赚到了数十万元。


有专家在受访时便表示,对于情绪价值的追捧和需求,会把“情绪”商品化,从而促生一条产业链。但需要警惕的是,不少自媒体和商业机构利用需求,将极端案例一般化、复杂因果片面化、现实问题扩大化,瞄准大多数人的情绪点,大肆造势、贩卖产品、收割流量。从“炮制情绪”到“完成交易”,一个带有产业性质的链条,环环相扣,让你躲之不及。


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情绪消费诱惑时,要时刻保持独立思考,谨防在“情绪”上被套路。此外,相关平台也应建立更加完善的内容审核机制,及时发现、清理不良信息。




责任编辑:陈恒杨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