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图:上汽时代“五小”创新成员丁正兵(左)、陈志浩正在自制胶水封装工装。
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浪潮中,一场看似不起眼的“胶水突围战”,却在上汽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的“五小”活动中开出创新之花,结出丰硕成果。
动力电池制造离不开胶水——从结构胶、导热胶到密封胶,每一道工序都要求精准严苛。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车间被堆得如“危墙”般的支装胶水却成了难以忽视的“隐患”。由于产品迭代频繁,大桶胶水难以适配小批量试产,员工只能使用支装胶水,造成成本居高不下、浪费严重。“一支70元,这不是涂胶,是烧钱!”设备规划主管工程师丁正兵一语道破痛点。
“自造支胶”——这个听起来大胆的想法,在上汽时代劳模工作室里迅速成形。这场由基层员工发起的“突围战”,目标直指零气泡、高强度、低成本的A/B双组份胶水封装工装。丁正兵带领团队借力工作室的专业设备和开放平台,工艺、设备、质保三组联合攻关,从灌装精度、异物控制,到工装清洗,每一道工序都不放过。
最艰难的一“役”来自一个小小的密封垫。问题锁定在“渗透”,但符合标准的定制配件交付需等待两周,项目进展卡在“最后0.5毫米”的生死线上。就在此时,成员方泽文挺身而出,冲进仓库,从废旧密封垫上用美工刀雕出三块试件,精确至0.1毫米,犹如一场精准的“手术”。三天后,数据验证成功:13.09MPa的强度,全车间为之欢呼!
短短一个月,自制工装正式上线,不仅将每支胶水的制作时间从10分钟压缩至3分钟,危废量降低70%,更为公司年节省21.5万元。目前已实现量产推广,让“胶困”变“胶胜”。
这场战役的背后,是“五小”活动的深厚土壤——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正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丁正兵和团队的项目获得“上汽时代五小二等奖”“银点子奖”,成员还分别获得“常州市五小优秀小设计奖”“优秀小建议奖”,从一线走向更大的舞台。
企业文化的土壤也在悄然滋养这些创新种子。为激发更多职工参与“五小”活动,公司工会贴心建设了带冰箱、保温柜的智能休息站,5个“能量补给站”全天候开放,为每位创新者送去热水、冷饮和一份安稳的支持。
“‘五小’活动让我们知道,小小的改变也能创造大大的价值。”回望这场“胶水突围战”,丁正兵说,这不是一个人的胜利,而是一线班组集体智慧的胜利。
如今,每当新人走进车间,指着那一管管自制胶水问起来,老员工们总会笑着指向墙上的一行字:“问题背后,永远藏着答案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