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第27届上海读书节。在宝山监狱,民警们注意到,即使身处大墙之内,罪犯们对知识的渴望也从未熄灭。为了让罪犯更好接受教育改造,宝山监狱设立了“共享”图书馆,并在今天开展读书会活动,体系化开展名著经典研读,组织主题研讨交流,创新构建沉浸式阅读场景,以文字启迪智慧、以思想涤荡心灵。
读书会民警采用“导读-思辨-自省-重构”四阶引导法,通过“文学形象与自我观照”“困境突围与价值重构”等思辨议题,引导服刑人员层层剖解犯罪根源。参与这次活动的张某因为故意伤害被判处十三年刑期,从刚开始的抵触读书会活动到后面的积极参加,这其中有着明显的转变。“《罪与罚》里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灵魂撕裂,恰似我暴力犯罪时的心理镜像。若早年能真正读懂'罚'字蕴含的道德重量,断不会让铁窗锁住人生黄金期。”张某向民警坦言道。
宝山监狱民警介绍,为了丰富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宝山监狱一方面积极动员罪犯参与捐书活动,同时挖掘整理监区内的废旧图书资源;另一方面,与街道图书馆进行对接,引进更多优质图书。通过这些举措,为“共享”图书馆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让“共享”图书馆高效运行,监区“小法宝”法治工作室制定了图书馆实施细则及图书借阅指南,并在监区活动大厅进行公示,确保每一位罪犯都能清楚了解借阅流程,做到人人知晓、人人会借。
宝山监狱通过“共享”图书馆,已经形成每季度举办读书节、每月开展读书心得分享会、每周组织读书沙龙的传统。以图书馆为媒介,书籍成为罪犯们交流的桥梁,帮助他们养成阅读的兴趣爱好,让阅读成为改造过程中的一剂“心灵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