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周浦镇御沁园居民区,有位被居民追着喊"杨妈妈"的当红书记——杨富珍。她用心编织社区幸福,是大家心中的“向日葵”。这位扎根社区十几年的“小巷总”既能把家长里短理得明明白白,又能把社区治理得井井有条。
在长期的社区工作实践中,她用自己的热爱和坚持一步步践行了这一点。她为人开朗健谈,是居委会的大管家、定心丸。同事们都说,工作中的她就像一枝向日葵,带着太阳的热度,还有永不言弃的执著,永远保持着积极乐观向上的姿态,她的人生态度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不仅如此,在社区治理上杨书记也善于反思,敢于创新,用历练积累经验。
“五心四化一网”工作法
她是居民区里的“哆啦A梦”
变出全市首批“宝宝屋”、首创"御家学堂"延时服务解决居民接娃难题、把网红食堂搬进社区……自2013年12月开始从事居民区工作以来,杨书记总说只有多听取居民群众意见,多解决居民急难愁事,以热心与真心投入工作,做好居民贴心人,才称得上一个合格的居民区书记。
这些响应居民诉求的创举,来源于杨富珍在长期社区工作中创设性地总结的“五心四化一网”工作法。
“五心”即“热心走访群众,细心倾听民声,公心解决问题,真心排忧解难,全心为民谋福祉”。立足“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治于民,问效于民,问绩于民”的工作理念,通过走访充分听取广大居民需求和意见,借助居民议事平台(线上线下)吸收居民共同参与方案制定和项目实施,最终对项目完成情况和绩效进行民主评议,做到项目运行全过程监督。
“四化一网”指的是网格化管理、信息化平台、精细化服务、全民化监督的问需型工作模式及“网格化双块长”负责制。杨书记在御沁园居委成立网格化工作领导小组,根据辖区志愿者分布情况,将居民区划分成5个块区20个居民小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任总块长,5名社工和居民区5位志愿者代表实行“双块长”负责制,分管指定块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工作人员与块区块长、楼组长、党员共同构成网格的责任主体,块长根据每个块区的实际情况,在所负责的块区网格内开展宣传、服务与管理工作,收集问题,并且接受居民的评议、监督。通过将居民区划分为一个个小网格,每个网格对应小区的一个地理区域,每个区域又配备对应协调负责人员的方式,织就一张社区治理大网,对小区治理真正做到全覆盖,实现信息互通和处置及时,极大地缩短了居民区党总支和居委会服务居民的距离,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组建自治团队
她是社区治理“难题终结者”
曾经,小区停车难困扰着许多居民,一度引发了矛盾。杨富珍所在的御沁园是中高档商品房小区,该小区联排别墅和高层商品房相混合,由于开发商停车位的配比不高,小区停车难像一根导火线引发了一系列矛盾纠纷,第一届业委会成员全体辞职,小区状况一度混乱。
新一届党总支班子成立后,首先通过联勤联动工作站平台邀请镇城运办、派出所、城管等相关部门参与共同治理,推动小区旁道路晚七点到早七点的潮汐式停车,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小区停车矛盾,让晚归族不再上演“抢车位大赛”。
杨富珍深知,面对社区治理的诸多难题,一支自治团队的建设和发展极其重要,通过党建带群建促社建,各类志愿者自治团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有效整合社区各类资源,形成合力。
针对不同类型社区的特点,围绕不同社区群众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文化休闲等需要,杨富珍组建不同类型的自治团队,让每名群众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组织和活动,把分散的“社会人”再组织化。在动迁小区瑞阳苑工作时,杨富珍针对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多的情况,牵头组建为老服务的志愿者团队,并引进专业社会组织参与管理,结合小区“小老人关爱老老人”项目开展为老服务,得到老年朋友们的称赞。
在中高档小区如御沁园,居民自主意识较强,党组织联合居委会通过小区全职妈妈,孵化了御沁园自己的社会组织——周浦勤言社区服务社,以科普教育为主,开设御童天地科技课程兴趣班,针对青少年进行健康科普教育;引导居民参与打造“零碳空中花园”“艺术装置长墙”,共同描绘低碳城市蓝图,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为解决社区中的治理难题,党总支通过在网上发出红色召集令和志愿者募集令,成立了御沁园自治团队——“御邻军”志愿者服务队。这支队伍既年轻化又高学历,思维活跃能力强,在为小区建设出谋划策、开展志愿服务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做社区工作,就要始终坚持服务群众、凝聚人心。”杨富珍坚信,只要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就能调动小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深度参与到社区共建共治中,真正践行好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