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顺丰快递远洋路8号站点的刘林,从园区还是一片工地的时候,就在送快递了。刘林在这个火热的夏季重复着相同但也不同的工作。时值暑假出游高峰,每天仅园区和小镇的件量就要超过1500件,步行穿梭在网点和园区,刘林每天的步数轻松突破2万。接受记者采访那天,他在园区外围的停车场停好货车,刚下车,一股热浪袭来,记者拿出随身携带的温度计,不过五分钟的功夫,指针逼近40度。
每天早八至晚八
穿梭在“最快乐的地方”
每天早上七点多,刘林就要赶到站点开始一天的工作。位于远洋路8号的顺丰站点距离小镇还有近8公里的路程,小哥们每天需要往返在小镇、园区、比斯特购物村等周边件量较大的地点,“平均一天要在这些地方往返六次,7点多出发,8点左右到那里,运当天的第一批快件,一般最后一批快件运完,大致在晚上8点左右。”该站点站长范敏告诉记者。
远洋路8号就成为服务园区的最重要的一个站点。站长范敏告诉记者,目前该站点一线的快递小哥超过110名,站点内各种车辆加起来也超过120辆。“合作以后,我们的件量也在不断提升,目前日均1500件左右,在暑假开始后,这个量还会往上涨,预计会有不小的涨幅。”
火热的天气加之不断飙升的件量,刘林感慨,这里的变化太大,自己每天的工作也是接近饱和的状态。当天,刘师傅带着记者一路驾驶货车驶向小镇,一路上,他诉说着自己的变化和园区的变化。“就从我们现在穿的制服来说吧,前几年,我们的衣服上会有插笔和放单据的扣子和袋子,现在新的一批制服都做了简化,不需要这些纸质的操作了,一个手机,扫码便可知道所有快件的情况。尤其是夏天,一线小哥更希望制服是轻薄,舒适的。”刘林说,公司每年夏天会发四套短袖的工服,一般在这种高温天,一天就得换两套。
最近两年,刘林攒了一些钱,自己掏了两万,加上公司的补贴,购置了一辆货车。“有了这车,我送件效率大大提升,这车能装两吨的货物。”不过就算如此,园区的火爆人气和对于衍生商品购买的力度都直观地体现在了件量上,前些年,来自园区和小镇的日均件量在500、600件,但从今年开始这个数字就破千,暑假高峰期甚至更高。
每天穿梭在“最快乐的地方”,刘林能深刻地感受到来自全世界各地游客的高涨情绪,“早上八点,这里的大巴士能排满整条路。虽然天气这么热,但还有很多姑娘在门口化着妆。”刘林有些疑惑地发问,“他们不怕这么热妆都化了吗?”
脖子上有一条“项链”
是每位小哥工作的勋章
和记者一路步行至小镇,刘林告诉记者,在小镇的这个点以及园区内的大街,都有顺丰的快件点,这几个点的量也是非常大的。采访时,记者发现他的脖子上有一条非常清晰的“白色项链”。刘林表示,每天进园区,因为都要挂着专属的工牌,在太阳的暴晒下,就形成了这么明显的晒痕。刘林说,“我们站点的每一位小哥都有这条晒痕的,大家都见怪不怪了。”
站长范敏还对记者透露,站点内一些小哥有些还要负责周边小区的配送工作,他们从货车下来,再换电瓶车进入小区周边,那样就会更晒。虽然公司发了冰袖等,但在站点小哥负责的周边几乎没有遮挡,全程直晒,他们的手臂有的会蜕皮,反反复复之后,会结那种很难看的疤痕。为了生活,为了工作,小哥们确实很拼。”
每天在园区、小镇等地徒步往返,点对点的工作模式也让刘林自评是一只“小蜜蜂”。“每天飞来飞去,在这里采蜜,然后把花蜜送到全世界。”刘林说完哈哈笑道,“不知道这个比喻准不准确,反正我是这么想的。”
去年暑假带着孩子
终于进园玩了一整天
在川沙周边工作已经近十年,直到去年,刘林才有时间带着自己的老婆和大儿子作为一名游客去到乐园里。老家在安徽亳州,刘林长时间一人在上海打拼。妻子和三个孩子都留在老家生活。“大儿子已经15岁了,成绩挺好的,去年,我请了两天假,把老婆儿子接过来,好好地玩了一下。”刘林说,也是这么热的天,我孩子那个兴奋地劲头呀,我跟在他后面,追都追不上。回忆起那天,刘林虽然嘴上颇有怨言,但在那天晚上,看完烟花回家的途中,还是同样天天走过的路,刘林和老婆孩子慢慢地踱出去,似乎那么多年的苦和累都值得。
“今年,准备把弟弟妹妹也接过来,一家人好久没有相聚了。我老婆一个人带孩子辛苦得很,我在上海能做的就是在经济上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在顺丰干了这么多年,刘林也非常感谢公司对于员工的支持。“我们的货车,公司补贴80%,车证上都是我们自己的名字。高温天,原本1小时的取件时限也放宽到了2小时。都是一些很实际的补贴和措施,我们小哥干得累,但干得值得,这是我的真心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