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公布的2025年单招计划显示,该校继续面向本科毕业生招生,专业涉及动车组检修等技术岗位,毕业后将发放专科毕业证。“本升专”这一颇为鲜闻的词一下子登上了多个社交平台的热搜榜。很多网友发出疑问,“读完本科再读专科,图啥?”“学历贬值更严重了?”,这些疑问其实都带有一些固定思维。通过观察,当下就业市场的需求和人才培育方向可以发现,对于已拥有学历的人进行技能再造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全国都在试点类似做法
冲上热搜的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招生计划中,面对本科毕业生招135人,这些专业有动车组检修技术、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对此,其实有不少网友并不理解,纷纷发出疑问:“追求反向学历?读完7年,拿专科文凭?”
再来看看2024年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就业率,高达96%。此外,该校是全国铁路系统首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也是河南省内唯一的公办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近三年,该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高位,远超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其核心竞争力在于深度的校企合作,与全国18家铁路局集团及众多城市地铁公司建立了紧密的人才培养和输送通道,每年有大量学生直接进入铁路系统和地铁公司,职业路径清晰且稳定性高。
在热搜的带动下,也有更多网友发现,类似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这样的“本升专”其实全国都有,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近两年招收本科及以上毕业生累计超过150人。此外,青岛技师学院、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等院校都开设了“大学生技师班”,招收已经有专科及本科学历的学生。
在上海,拿着研究生学历,甚至博士学历的人毕业后转身去各职业培训中心的也不少。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培训中心里,一到周末,教室里坐满了未来的裁缝匠。在那里,他们从最基础的服装打板技能学起。对他们来说,“回炉”学技能,提升实用本领,对他们的帮助是立竿见影的。
求职窘境倒逼学生做出选择
“本升专”这种看似 “逆向”的教育选择,其实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某招聘机构此前发布的《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中就有选项针对本科生群体。调查结论显示,本科生在求职市场面临多重挤压。学历壁垒,比不过硕博生;技能错位,实操技能岗位无法和高职生比拼。观念落差,更容易让他们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境地。该报告中的一项调查统计显示,2024年的整体意向合同获取率,本科生已经和高职生有了不小的差距。
某铁路局招聘负责人曾表示,近年接收的本科生普遍存在“三不”问题:不会看图纸、不会用仪器、不敢上轨道。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经过三年系统实训的专科生,不仅能熟练操作百万级检测设备,还能根据故障代码快速定位问题。这一现象反映出,在一些对实践操作要求较高的行业,传统本科教育在技能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就业市场的直观感受促使如今的大学生意识到,“回炉”职校掌握实用技能,能有效弥补短板,从而形成“学历+技能”的双重优势。
大胆拥抱职业技能
“紫领”未来大有可为
近年来,在“学历+技能”新趋势促动下,在传统“蓝领”和“白领”之间已经诞生了新的“紫领”。所谓“紫领”是活跃于现代制造业生产一线,介于传统技术类和技能类人才之间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而“本升专”现象的出现也进一步说明,“回炉读职校”的学生已经积极转变观念,大胆拥抱职业技能,为成长为急需紧缺的“紫领”人才积蓄力量。
在《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中便有直观的数据支撑,52.2%的毕业生认为市场对专业技能需求大,学习技能后就业机会更多;43.2%的毕业生认为多个技能多条路。在高等教育普及化、AI技术加速迭代的今天,文凭的“标签价值”正在快速稀释。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能适应变化、持续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载体”,而非单纯的“知识容器”。“本升专”现象,正是个体在复杂就业环境下,为提升这种核心能力而做出的一种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