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的环城东路上,外卖配送员卢红戴着头盔,车筐里放着刚取的早餐订单,开始了一天的奔忙。从2016年成为外卖“骑手”至今,九个夏天里,他的身影始终穿梭在街头巷尾,用踏实的脚步丈量着城市的温度,也在奔跑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
他是老骑手
把汗水熬成100%的满意度
每天出门前,卢红都有一套固定流程:前一晚把电池充满电,早上检查电瓶车胎有没有气、手机支架牢不牢靠,确认无误后再出发。“这些得提前弄好,耽误十分钟可能就少接两三单。”他拍了拍车座——这辆新买的电动车已经陪他跑了六千多公里,看着依旧簇新,“我爱惜我的‘老伙伴’。”
他的胳膊和脸是深褐色的,那是常年被太阳炙烤的痕迹。不爱戴防晒袖套,“戴上出汗后全湿透,贴在胳膊上捂着更热,不如让太阳晒着,风一吹还能透点气。”短袖袖口上下,肤色明显分成两截,像套了个隐形手环。
早上8点,他的电瓶车已穿梭在奉浦街道的车流里,手机不断弹出新单提示。他给自己定了硬指标:每天最少40单,“哪怕接单不顺,也得跑完40单再回家,再晚都得坚持。”现在他专跑远距离单子,单价高,但要求严——一单都不能超时,否则下周平台就不签约。
太阳最毒的时候,柏油路的热气往上冒,电瓶车座垫烫得坐不住,隔着长裤他都能感受到灼热度。“最热的是等红灯,在路口停下来,一秒都不想多待,太阳晒得人发晕。”他的头盔里积满了汗,顺着脖子往下流,衣服湿了又干,后背总贴着一层盐渍。“前两天38度,跑一趟下来,眼睛都被汗水糊住了。”采访当日,他刚结束午高峰,到室内休息也不愿摘头盔, “汗出多了,怕臭到你们。” 他笑着说。
为了保证顾客在每个时段都能吃上热乎的餐饮,外卖平台的班次分得细:早餐班7点到10点半,午高峰10点半到13点半,晚高峰17点半到20点,还有下午茶和两个夜宵班次,要求每天出勤,而他至少要跑三个班。“单子多的时候,连口水都顾不上喝。”中午12点最忙,手机叮叮当当响不停,刚取完这家的餐,下一家的提醒就来了。有次他手里捏着三四个单,取餐时间只剩二十分钟,“只能把油门拧到底,不然肯定超时。”
每个月只休息4天,但他从没抱怨过“不想干”。“干一行就得认一行,你看我这准时率、满意度都是百分之百,不是吹的,都是一点点跑出来的。”作为“老骑手”,他曾在2017年前后连续两年评上优秀骑手,是大家口中的“单王”,也是2024年奉贤区贤美劳动者。
他是热心肠
“能帮一把,心里踏实”
跑单第九年,卢红的车筐里渐渐多了份“热心肠”。他说,“以前就想着多跑几单赚钱,现在觉得,能帮到别人更有意义。”
近年来,奉浦街道总工会在高温天坚持开展“共享冰箱”行动,携手街区商户为户外职工送防暑用品和饮用水。卢红作为其中的受益者,心里也很感动。今年,他自掏腰包买了二十多箱水捐赠给“共享冰箱”,“让这份爱心继续传给其他户外工作的人。”
他手机里有好几个骑手群,不管哪个平台的小哥,谁车坏了、谁手上有急单走不开,在群里喊一声,他看到了总会搭把手。“我以前车爆胎,也是找骑手兄弟帮忙,大家都有默契。”
奉浦街道工作人员说,他曾在工作途中看到一捆电缆线掉在马路中间,看着价值不菲,立刻找来警示牌放在路中间,徒手把电缆一点点拉到路边,打12345联系失主。失主赶来后十分激动,说电缆值上万元,要给钱奖励,他连忙边开玩笑边拒绝道:“如果我要钱,这电缆我就自己收着了。”那天,他自己的单子没跑完,晚上加了两小时班才补回来,却笑着说“都是顺手的”。
记者问:“跑外卖这么辛苦,哪一刻觉得‘值’?”,他想了半天,说起一个场景:前段时间天天下雨,他送餐进楼时看到一位孕妇下楼,一手拎着两袋垃圾,一手牵个孩子,他想也没想接过垃圾袋,说自己“顺路”能扔。“她略带惊讶地对我说了很多声谢谢,那时候我就觉得‘值’。”
他是“网格员”
带着一群人守护街区
现在的卢红,不仅是奉浦街道第一位党员骑手,还是新就业群体“四大员”即网格信息员、文明宣传员、爱心接力员和应急辅助员。
他手机里存着社区书记、工会主席的微信,路上看到安全隐患,会随手拍下来发过去。前两天有个大花盆从楼上掉下来,他赶紧拍视频发给社区书记:“这玩意儿砸到人可不得了。”他觉得,这些事虽跟送外卖没关系,但管了心里踏实。
如今,他还培养了自己的“网格员”团队。在他的影响下,许多骑手也成了社区的“有心人”——高空坠落的花盆、小区门口松动的地砖、街边不稳定的广告牌……随手拍隐患成了他们工作的一部分。
“既然在这片街区跑,就得对这里上心。”之前社区搞长者食堂,他去尝了尝,回来提建议:“给骑手的优惠特别好,但开放时间都是中午,正是我们的订单高峰期,能不能延长用餐时间?”后来食堂真改了,专门为骑手延长至下午14:00。这个提议还入选了奉浦街道“事事街可议”民主治理的“金点子”。该案例还在“人民的城市——上海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主题展中作为353个案例之一展出。
新就业群体来自五湖四海,职业背景多元而鲜活。他们扎根平凡岗位,却也希望能散发出平凡人的微光。正如卢红所言:“我是外地人,但不是外人。”
采访结束时,快到晚餐高峰期,太阳依旧毒辣。卢红驶着电动车一溜烟走远,他和车的影子在路面上很短,融入骑手群里,看起来似乎没那么起眼。但成为骑手的九年里,他的脚步始终踏实——在烈日下奔忙,也在奔忙中,给这片街区添了份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