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邂逅崇明白山羊,劳模“羊倌”黄震的“羊”经济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成溪 发布时间:2025-07-20 22:18

摘要: 打造完整的休闲旅游生态,讲好崇明的食羊和观鸟故事。

今天是入伏第一天。大伏天,又到了上海人大吃羊肉的日子。在盒马鲜生静安PAC购物中心店,产地来自崇明的白山羊被摆在了店内的显眼位置,不少顾客正在驻足选购。得益于多项智慧技术,今年,在崇明区中兴镇爱国村内的万禾智慧羊场,肉质细腻、肥而不膻的崇明白山羊实现了规模化养殖,并在上海10家盒马鲜生线下门店售卖,“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市民朋友都能吃上本土自产的羊肉。”市劳模、上海万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黄震如是说。



崇明白山羊有了“代孕妈妈”


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空气清新,环境优良,土壤和水质偏碱性,使得这里生长的白山羊膻味很小。但受制于本地品种退化和种母羊孕产周期长,崇明白山羊的扩繁速度一直十分缓慢,纯种数量大约只有700只,在市场上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情况。“按照自然分娩的扩繁过程,一只白山羊平均是2年3胎,就算5年也只能扩繁7到8只羊,再加上‘老羊’的自然淘汰,常规扩繁的效率十分低下。”黄震表示,要想让崇明白山羊量产,破解其繁育难题是关键。2023年底,长三角农业硅谷在崇明揭牌成立,让他找到了纯种羊高效扩繁的金钥匙。


“万禾与上海六骥元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崇明白山羊种羊研究中心,通过活体采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一系列前沿技术,实现了崇明白山羊的快速扩繁。”黄震向记者解释,“简单来说,我们就是从纯种母羊体内采卵,在体外受精,然后将胚胎移植入代孕母羊体内,达到‘借腹怀胎’繁育后代。”据了解,崇明白山羊的人工授精存活率达70%以上,首批羊已于去年9月顺利产下38只可爱的小羊崽。“我们羊场三期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建成后崇明白山羊种群养殖数量可达到1万头规模,年出栏量达到6000头,届时将进一步满足市场对于本土羊肉的旺盛需求。”



“黑科技”助力崇明白山羊繁育扩群


解决完白山羊种源扩繁这一“卡脖子”难题后,智慧化的管理模式也得跟上。


“5G信号目前已经在羊场实现了全覆盖,依托于此的‘羊脸识别’可精准识别每一头羊的健康状况和行为特征。”位于羊场大门旁的崇明白山羊研究中心里,几块硕大的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羊脸识别”智慧系统捕捉到的信息:哪头羊站着、哪头羊躺卧,以及哪头羊要生产了、哪头羊生病了。如果遇到紧急情况,系统还会第一时间向管理员发出预警,科技范十足。


记者在现场发现,除了“羊脸识别”系统这样的“大工程”, 黄震为实现本土白山羊“优生多育”而研发的“黑科技”还有不少。就拿羊耳朵上的耳标牌来说,短短几年就经历了四次升级。“一开始我们用的是普通手写耳标,不仅容易被羊啃食,还会掉色。后来我们不断对此进行了改进,从不易撕咬的二代激光耳标号,到可以录入养殖数据的三代高频耳标,再到融入蓝牙信标功能,可以记录羊的运动轨迹的四代生物智能耳标,1.0到4.0的迭代,有效减少了人工成本投入,提高了管理效率。”黄震介绍,当前使用的第四代生物智能耳标,既能了解羊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简单问题,又能通过算法对羊进行动态健康监测。


“三个农民200岁”是当前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传统的需要艰苦劳作的农业,已经很难吸引年轻人“洄游”返乡,推进农业数字化,实现“机器换人”是未来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必然趋势。黄震说,“未来,随着一系列智慧化改造落地,机器人会自动投喂饲料,粪便能随时清理回田实现‘种养循环’,圈舍会自动消毒、通风,一切日常管理只需管理人员轻点鼠标就能完成,羊场变成了‘无人羊场’,做农业不再又苦又累,或许就能吸引年轻人回乡当个‘新农人’。”



“羊村”撬动“农旅”大市场


“种点田,养小羊”的黄震,在2018年成功探索了农业新零售模式,在长宁来福士广场开出了万禾都市农场餐厅,将农场搬进商场,以弥补农业现金流不足的缺点。现在,专注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他,又将目光瞄准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即“农旅”,在万禾智慧羊场试营业“小羊餐厅”,将商场搬进了农场。


这座隐藏在羊场内的餐厅,集“崇明好物”展销、乡村美食品鉴、现代农业科普于一体,装修简约时尚,不时飘出的饭香和咖啡香,吸引了不少市区来的“老饕”来这里吃有机菜,品崇明羊。黄震把这片区域称之为“羊村”,除了独栋餐厅,还有数栋民宿,一处时令菜园,等气温合适,崇明白山羊也将在餐厅门口种满苜蓿的“露天羊舍”中与游客亲密互动。


“崇明东滩是上海首个世界遗产,距离‘羊村’仅百米远的富圩村,是候鸟迁徙的必经之地,更是我眼中未来的‘鸟村’。”在黄震的设想中,“羊村”和“鸟村”将共同构成中兴镇一站式“品崇明”的要素。“我们正在筹划‘观鸟经济’,打造完整的休闲旅游生态,讲好崇明的食羊和观鸟故事,从而吸引吸引市区消费者到崇明吃、购、学、游,带动周边农户一起致富。”


责任编辑:庄从周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20名厨师拼出“诸多美味”,崇明...

耕耘金色田野,秉持“爱农”初心—...

岛民有“医”靠,“孤岛”不孤单—...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