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3元找人倾诉半小时,“网络树洞”真的治愈了年轻人吗?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恒杨,王海雯 发布时间:2025-07-24 16:02

摘要: “网络树洞”终究是能治愈孤独,还是掏空年轻人?

移动互联网时代,年轻一代的社交方式已然发生巨大转变——线下互动日渐减少,熟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疏离。很多人心里既憋着一股表达欲,却又找不到能说贴心话的朋友。而“网络树洞”恰好成了这样一个宣泄口:不用费心维持长久关系,也不用害怕遭到别人的议论,倾诉完毕就能全身而退,多少能减轻一些孤独的滋味。不过,即便如此,“网络树洞”终究是能治愈孤独,还是掏空年轻人?


便捷的“网络树洞”

受年轻人欢迎


近期,在二手交易及网络社交等平台上,一种名为“网络树洞”的兼职悄然兴起——只需3到10元,就能购买半小时的倾听服务。有的商家直接标明“心理咨询”,有的则以“树洞”“倾听”招揽顾客。尽管价格低廉,但需求旺盛。


记者在二手交易平台搜索“树洞”,在弹窗前几个随机咨询后发现,树洞的群体较为复杂,有的是工作室客服接单后分派给大家,有的是个人接单。


价格也不如网络流传的便宜,聊天的方式分为文字和语音,后者一般价格翻倍。只拿文字来看,最便宜的是10元钱半小时,最贵的有55元一小时。记者在55元一小时的“树洞”卖家主页看到,其有“情感疗愈师”的平台官方标志,还有咨询师的“黄V”认证,其也在个人介绍中写到“中科院心理咨询师”。但这种较为专业的咨询师,在庞杂的卖家中,属于凤毛麟角。


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大家日常接待的咨询中,情感话题几乎是绝对的“主角”。“大多是闹分手、分了想复合的,得帮他们分析问题,给点建议,甚至构思复合方案。”网络“树洞”兼职者如意说道。让人有些意外的是,咨询情感问题的男生数量可能比女生还多,“女生更多是面临分手的情况,而男生很多是想挽回感情。”此外,个人咨询师“一粟表哥”还提到,自己也接过那种纯寂寞想找人陪伴,要代替女友或男友提供情绪价值的单子,“但是我们会把控边界,及时制止‘擦边’行为。”


在社交平台上,大家对“树洞”的需求更为多元,“来个受气包,抗骂就行,预算188。”“失恋了,想找人聊聊。”“想找人试试男朋友的忠诚度”“求一个能听我讲难过事情的人”“有没有脾气好的长期搭子”……可以看出,“网络树洞”用起来很方便。就像网友“人人人”表示,有些心事大家往往只需要“说出来”本身。与专业心理咨询比起来,便宜的费用和便捷的方式打动了他们。


随意找人倾听

隐私或许正受到伤害


“不是每一个说‘我会倾听’的人,都真的知道该怎么听。”吴淞街道“半日晴”职工心理空间咨询师梁晓雯说。


相对而言,如今平台上出现的“网络树洞”服务,价格低廉、门槛极低,却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倾听”本身应有的专业性。不到10元就能买到半小时“有人陪你说话”的时间——这种看似温柔、实则粗糙的服务,带来的可能不仅仅是情绪未被回应的失望,还有对个人隐私的潜在伤害。“有些用户甚至没意识到自己说了太多太私密的内容,而对方是谁、会怎么处理这些信息,他们一无所知。”梁晓雯提醒。


在她看来,倾听不是简单的“我懂你”,而是一个充满专业要求的过程——包括如何营造安全感、如何识别情绪、如何给予恰当回应,更重要的是,能否真正做到情感上的共情与心理上的支持。她告诉记者,真正有效的倾听,需要系统训练、实践经验和高度的责任感。


专家建议:走出“树洞” 与真实世界连接


当然,梁晓雯并不否认网络“树洞”服务的存在有其意义。对许多人来说,在深夜无人可说话的时候,有一个“愿意听你说”的人本身就是一种安慰。但她也指出,这种“陌生人的安慰”更像是一种情绪应急包,是“止血贴”,而不是“治疗药”。真正的心理支持,往往需要经历一个更长期的过程——在信任中表达,在回应中觉察,在关系中慢慢修复。


“心理状态的改善,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她说。有些问题,靠一两次倾诉并不能解决,反而因为反复“重提”而不断加重伤口的“创面”和“深度”。她建议,如果情绪问题已经干扰到生活节奏或人际关系,应尽早寻求专业心理机构的帮助,“而不是用一个又一个临时性的‘树洞’来缝缝补补。”


更重要的是,人不能失去与真实世界的连接。梁晓雯时常提醒来访者,哪怕是从建立一个真实的关系网开始,比如尝试与朋友分享一点情绪、加入一个兴趣群体,或者哪怕只是规律作息、适度锻炼——“很多看起来很小的事情,反而是让人慢慢走出困境的关键。”

责任编辑:李轶捷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悦己丨《悦己一刻》影像征集:定格...

悦己 | 25岁的你,会去看《花...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