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航建设者在雪域高原建起“绿色长城”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梁嘉蕾 发布时间:2025-08-26 15:31

摘要: 万水千山,绘成壮丽画卷。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20年以来,中交上航局水利公司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扬央企担当,承建了西藏山南森布日生态修复工程。历经5年艰苦努力,建设者们在雪域高原建成绵延10.6公里的“绿色长城”,昔日漫天风沙、遍地荒凉的苦寒之地变成环境宜居、生态优良的美丽家园,用实际行动守护好高原的一草一木、万水千山。


生态修复难,高原生态修复更是难上加难。该工程修复面积达28000亩,相当于2600多个标准足球场大小,最高海拔4280米,且施工区域地形复杂,包含高原山地、草甸、河谷滩地等,气候更是高寒缺氧、干旱少雨、沙暴频繁。


干旱少雨


“多走两步就喘,不能跑,更不能跳。”“爬上一座山头要两小时。”尽管做好充分心理准备,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巨的修复任务还是给建设者们来了个下马威。山坡上全是细腻的沙子,踩一步滑两步,再加上高原空气稀薄,爬到半山腰已是腿软气喘、满嘴黄沙。青藏高原海拔高,紫外线强度是平原地区的几倍。尽管有太阳帽、防晒霜、唇膏的保护,许多建设者的脸仍被晒成了“红富士”,嘴唇也干裂出一道道的血口子。


“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斗志更高。”建设者们走不动就慢慢地爬,爬不动就一点点挪,战胜极端气候对身体的巨大考验,牢牢把根扎在了青藏高原。


为了克服高原植被成活率低这一难题,项目团队本着“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的治理原则,根据地貌和植被特点不同划分为多种类型治理区域,精心选用樟子松、藏垂柳、花棒、砂生槐、青海披碱草等20种抗旱耐寒植物,采取播种、植苗、围栏封育、设置固沙网等多种方式,加强有害生物防治、抚育管护、施肥灌溉,有效提高了植物成活率。


尽管每年只有短短一百多天有效施工期,建设者们在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原上完成了巨大的施工任务。工程累计铺设各类养护管线超过560公里,种植各类苗木164万株,散播草种11.4万千克,安装喷灌系统1.2万套、安装固沙网超过2340亩。


“生活有奔头,环境更美好。”为响应西藏扶贫工作相关精神,工程多使用当地劳务队伍,来自西藏本地的用工累计超过一千人。许多藏族同胞实现就近就便就业,成为建设美丽家园的“生态卫士”。


藏族养护工人


“我主要负责种树、撒草种,每个月都能按时领到工钱,除掉日常花销,还能存下好几千。”家住森布日的绿化工人嘎桑旺堆介绍说。“原来在昌都老家放牧,日子过得紧巴巴。到这里做养护,我们两口子每月有上万元的收入,现在过得很好。”养护工人降巴士麦夫妇脸上露出笑容。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放眼望去,藏垂柳、细叶红柳在雅鲁藏布江畔随风摇曳,樟子松、油松整齐地挺立山坡,草地开满野花、结出野果。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有效改善了藏族同胞居住环境,还吸引了红脚鹜、赤麻鸭、斑头雁、野牦牛等许多野生动物在此安家,美丽的森布日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乐园。


通讯员:梁政
责任编辑:王枫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市工人先锋号”中交・浚浦智造中...

上航职工助力生态岛景观道路提质升...

上航局建设者打造巩义花卉胜境,勾...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