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9月,刚从上海师范大学毕业的吴嘉骅,在上海市江宁学校迎来了人生新角色——六年级班主任。怀揣着对教育的热忱,也藏着初担重任的忐忑,这位“00后”数学教师,接过了41名学生的“成长接力棒”。从第一次登门家访的局促,第一次站上讲台的紧张,到第一次扛起班主任的责任,他褪去青涩,悄然成长。
9月1日清晨,一早的班会课成了吴嘉骅的入职“初体验”。“其实提前准备得很充分了,但真站到讲台前,紧张感还是一下子涌了上来。”他笑着回忆,当天上午的“数学首秀”印象深刻。那节课要讲授的是小学与初中衔接的关键内容“整数与整除”,为了帮孩子们平稳适应新阶段的学习,前一晚他在书桌前忙碌到深夜,即便躺到床上,脑子里还在反复推演课堂流程。
可真当上课铃响起,站在讲台中央的那一刻,他还是“慌了神”——原本准备开篇强调的课堂纪律,早在班会课上全说完了,一时间竟“卡了壳”。“只能看着PPT,顺着知识点慢慢往下引导。”如今回忆起这段小插曲,吴嘉骅说,好在孩子们的热情很快化解了这份尴尬,随着提问声、回答声渐渐多起来,原本紧绷的课堂氛围慢慢热络了,他也越讲越顺。
班主任的工作藏在细碎的日常里,第一次陪学生午餐的场景,至今让他记忆犹新。学生们领完餐坐下,就见前排一个男孩握着筷子,直勾勾地盯着他,气氛有些拘谨。突然想起老教师常说“午餐是拉近距离的黄金时间”,他灵机一动开玩笑:“要不要我喂你吃饭?”一句话逗得同学们大笑,拘谨感瞬间消散。
忙碌的入职第一天,算不上完美的第一课,让吴嘉骅真正读懂了“班主任”的分量。“实习时,是跟在老教师身后当旁观者,现在自己当班主任才明白,要操心的远不止这些。学生的听课状态、课后情绪,都得放在心上,必须学会独当一面。”
“您刚毕业吧?”几乎每个新老师,都会碰到过家长这样的疑问。吴嘉骅从不回避:“是刚毕业。”这份坦诚藏着他对教育事业的热忱:“我是个新老师,我会用真心和责任证明,我是一个值得信任的新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