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嘉麟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车间里,何国英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本最新的法规汇编和一本泛黄的笔记本。作为面料研发员,她的日常工作看似与法律相去甚远,但这两件物品却悄然勾勒出她的双重身份——既是技术骨干,又是金山区人大常委会区总工会协助立法联系点信息员。
一次启蒙:从车间走向立法会场
从技术员到立法信息员,何国英的蜕变始于2024年9月,彼时中华全国总工会在金山召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立法座谈会,何国英作为一线职工代表首次参与立法讨论。面对专家和领导,她提出加强技能人才待遇保障等建议。这次经历成为她的“法治启蒙”,她意识到,普通劳动者的声音也能影响国家立法。
那之后,何国英开始自费学习法律知识,关注工友们的实际困难:劳动合同纠纷、工伤赔偿流程复杂……她将法言法语转化为工友能听懂的“大白话”,为他们答疑解惑。今年5月14日,金山区人大常委会区总工会协助立法联系点正式聘任何国英为信息员,开启了她的法治实践之路。成为信息员后,何国英将技术工作中的严谨作风带入立法建议征集。她独创“三步验证法”:先与工友反复讨论,再结合法律条文分析,最后提炼成简明扼要的表述。在参与《上海市法律援助若干规定(修订草案)》意见征集中,她针对工友因法律知识匮乏错过维权时效的现象,提出“简化法律援助申请流程”,推动条例更贴近职工需求。
提到难忘的经历,她告诉记者,在《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修订中,她走访金山多个乡村,与留守老人拉家常,记录下“子女不在身边”“生病无人照料”等现实问题,提出“建立农村互助养老护工补贴机制”,呼吁通过政府补贴鼓励邻里互助。今年7月,针对《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修正案(草案)》,她关注小微餐饮店因处罚风险隐瞒过期食品的问题,建议“建立过期食品统一回收补偿机制”,鼓励经营者主动上交过期食品并获得补贴。
一线智囊:凝聚基层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何国英还是上海市劳动模范,她将劳模精神充分融入立法履职。平时,她组织工友组建“草根智囊团”,将车间晨会变为立法讨论会。工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带着基层烟火气的建议被逐一记录。在《上海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草案)》征询中,她注意到政策多聚焦大企业,而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缺乏支持,提出“对中小企业给予社保补贴、技能培训等差异化倾斜”。针对草案中“专业对口人才”的限定,她结合纺织行业实际呼吁:“许多技术工人虽非科班出身,但经验丰富,应放宽职称考取的专业限制。”
作为连接国家权力机关与基层人民群众的重要平台,协助立法联系点充分吸纳民意、汇集民智,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据了解,自成为信息员以来,何国英参与6部法规草案意见建议征集,提出14条立法建议。她常说:“立法不是专家的专利,每个劳动者都能发出‘好声音’。”一直以来,何国英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劳动者的使命担当,“立法和每个人的生活紧密相关。我将用心写好每一份建议,责无旁贷当好法治中国建设的主人翁。”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