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城市安全如何更有保障?当基础设施日益老化,运维管理如何更加智能?9月20日,隧道股份城市运营以“数字赋能,智领未来”为主题,成功举办第二届科技大会,一批企业创新成果集中亮相,并为企业科技人才颁奖。会上展示的创新成果涵盖道路数字化管养服务的“空-天-地”协同监测预警、停车充电一体化综合运营服务、城市轨道交通低影响更新解决方案等一系列在智慧运维领域的突破性成果。其中,国内首个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运维的垂类大模型“智城+”,与新一代城市“韧性”智能应急保障系统作为两大核心产品重磅亮相,为这些城市治理运行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标志着城市运维正式进入“全域感知、智能研判、精准调度、闭环管理”的智慧化新阶段。
“智城+”大模型是国内首个专注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运维行业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其基于本地化部署的DeepSeek、通义千问等多模型底座,构建起亿级高标准行业语料库,整合百万份行业知识及自有业务数据,创新开发了“桥梁运维智能体”“应急指挥智能体”“智慧巡检智能体”等核心应用的技术升级与能力拓展。
桥梁运维智能体实现了对超3400公里交通路网中350万余个桥梁构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每年对4万余条病害数据进行深度学习,自动完成病害分类、分级评价和处置策略优化,推动运维业务实现“识别-评估-处置-闭环”的全程智能化,既保留了历史数据与技术专家等“老师傅”的宝贵经验,也实现了知识的可持续传承。
应急指挥智能体全面覆盖事前预防、事中处置、事后评估三大环节,系统能够在事前提早预警,精准掌握人、车、物等应急资源;事中实时识别5公里范围内救援力量,动态优化处置路线;事后自动生成评估报告。这一闭环管理使得城市应急从传统的“被动抢险”根本性转向“主动防御”,大幅提升城市韧性和安全水平。
智慧巡检智能体结合CV模型实现对市政道路、农村公路、国省干道、高速公路等多类设施的全域感知与智能统筹,贯通病害识别、指标计算、健康评估到报告生成的全流程闭环。目前,智慧巡检智能体已应用于上海、成都、珠海、嘉善等多地,服务总里程超1600公里。
如果说“智城+”大模型是智慧的“大脑”,那么会上发布的城市“韧性”智能应急保障系统则如同敏捷的“四肢”,专精于调度与执行。该系统通过“路网视频联动+智能传感器”构建全天候感知网络,在无视频覆盖区域部署积水、温度等智能传感设备,实现异常情况自动报警和智能工单派发,将险情发现时间压缩至“分钟级”。在防汛防台实战中,平均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以内,应急到位率达100%,处置效率提升8%。
这些创新成果的诞生,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创新智慧,会上为一批企业科技人才颁奖,正是隧道股份城市运营对于人才重视的体现。记者获悉,城市运营集团构建了“四核五专”人才梯队,实施核心人才三年行动计划,在重大科研与工程实践中锻炼培养,推动多人入选东方英才计划等行业人才奖项。同时,搭建“科技星锐”、“科技菁英”等成长平台,依托“运营学堂”等研修项目拓宽视野,形成“以平台促成长以展示促提升”的人才发展机制。为营造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城市运营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完善“揭榜挂帅”机制,鼓励科研团队勇于挑战重大技术难题。
在人才培养方面,城市运营与同济大学、上海大学、长安大学、西南交大等重点高校签署校企合作协议,通过共建实习基地、共研课题项目、校企人才双向轮岗挂职等机制,促进校企间人才、技术与资源的深度融合,构建产学研用高效联动的创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