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三封写给远方的家书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梁嘉蕾,王海雯,陈恒杨,朱兰英 发布时间:2025-10-08 16:44

摘要: 有人等你,就是节;被人记得,便是家。

中秋又至,月明人盼圆。总有人披着星光奔走,总有人隔着山海提笔。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在“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的日子,家书安放着一个人心中最柔软的牵挂和最真实的情感。如今,人人一机在手,转念之间便可“面对面”沟通交流,家书成为了更难得的载体,以传统的方式表达更真挚的感情。


今天,记者记录了三封饱含真情的家书,是将包裹递进千万家门的快递员写给孩子们,是远赴非洲援建的工程师写给爱人,是有情有义的企业和工会写给把“中国制造”驶向全球的汽车人。


看见奋斗者的奉献,看见工会守护团圆、传递温暖的坚实身影。


有人等你,就是节;被人记得,便是家。


第一封家书:


布隆迪的月光,上海的飘窗


亲爱的妻子:


今夜,布琼布拉的月光格外明亮,它静静地洒在项目营地的窗台上,仿佛也同时照亮了咱们家中的飘窗。此时你和儿子应该早已入睡,而我在这里,借着这轮明月,想念着你们。


转瞬间,我参与援建的布隆迪机场项目开工已将近11个月。临行前,你对我说“放心去,家里有我”,我知道它背后,是你日复一日接送帅帅上学、牵挂两边父母、忙碌于家务的点点滴滴。


在这边,眼看着塔台航管楼一寸寸拔地而起,不久的将来,这座机场将连接布隆迪与世界各地,成为这个国家唯一的国际空港。能参与到国家援外事业项目中,为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从心底感到自豪。


中秋节前,项目主管领导特地从上海带来了月饼,一块圆饼,半分思念,半分自豪。望珍重,望团圆。


爱你们的王炜


2025年10月2日于布隆迪


【旁白】


25000里,6小时时差,这是上海宝冶集团援布隆迪恩达达耶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副经理王炜和家人的距离。在远在非洲的布隆迪大地,他写下这封家书。


回顾他17年的从业生涯,几乎从工作起就驻扎在海外项目,一去就是半年或一年。他常会在中午打视频给家人——那时他们正好吃完晚饭。“多在视频里见一见,再次见面孩子不至于对自己太陌生。”他笑着说。


王炜的故事,是上海乃至中国成千上万驻外建设者的缩影。他们跨越山海,将个人梦想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叙事中。


每一个望月思乡的建设者身后,不仅有家人的默默支撑,更有企业通过“云互动”“家文化”构建的关怀体系,以及国家为海外奋斗者筑起的坚强后盾。他们的坚守,是在用中国技术与中国智慧,为世界铺就一条条共同发展的“跑道”。


第二封家书:


四百单快递,一句“宝贝们”


宝贝们:


爸爸想你们了,在家有没有听妈妈的话?有什么需要爸爸帮忙的,记得打电话。


好长时间没写过信了,不知从何写起,离开你们又有2个多月。


原谅爸爸因为工作关系不能时时待在你们身边,国庆节后是快递的高峰期,爸爸想留在上海多赚点钱,让你们的生活更好一些。现在爸爸每天大概都可以送400多单,在这边干活很开心,不累的。明年春节,爸爸一定回来和你们一起过节!


爸爸不在身边,多听妈妈的话,妈妈有时候可能会对你们要求比较严格,不要跟妈妈生气,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孩子的。


孩子们,你们是爸爸妈妈未来的希望,爸爸妈妈也永远是你们坚实的后盾。


爸爸周香军


2025年9月30日于上海


【旁白】


周香军对写字并不陌生。作为极兔速递的一名快递员,他每天开工前会用粗头水彩笔在包裹上把地址的楼栋号写大些。


“宝贝们”,这是他对两个儿子的称呼。大儿子直到上小学才因户籍问题随母亲回到湖南衡阳老家。小儿子今年八岁,特别黏他。他已经很多年没有在家过中秋。一年里,他只有春节和暑假可以回家一趟。


不止周香军,被遗忘的中秋,是大多数新业态劳动者过节的姿态,他们对于节日的感知,源于工作的细节——送餐单子的月饼礼盒多了,外卖小哥才意识到中秋将至;乘客提着行李箱说起回乡团圆,网约车司机才知道今年中秋国庆连在一起;被看护的老人给护理员送上中秋祝福,她们才想起要给家里人寄上两盒月饼……


第三封家书:


四十万辆车,一条“华姐热线”


亲爱的外派员工们,以及默默支持的家属们:


此刻,当万家灯火亮起时,你们却坚守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一线,把对祖国的眷恋与对家人的思念化作奋进的动力。在此“双节”之际,上汽国际向每一位外派员工及其家属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祝福!


2025年1-8月,上汽MG海外销量突破40万台。这份成绩的背后,是你们以勇气与韧劲开拓海外市场。公司铭记你们的付出,也为你们的奋斗而骄傲。


值得致敬的,还有在背后默默付出的家属们。是你们承担起家庭重任,你们是坚实的后盾,也是上汽最珍贵的“家人”。


我们心怀同一份梦想——让中国品牌享誉全球。让我们继续同心同行、携手奋进,共创更加辉煌的明天!


上海汽车国际商贸有限公司


【旁白】


上汽国际外派员工的足迹遍布欧英、美洲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外派员工在海外拼市场,家里老人、配偶、孩子有不少都留在了国内。这个时候,我们的工会就是他们的娘家人。”上汽国际党委书记、总经理崔卫国告诉记者。


这份承诺,最生动的体现莫过于上汽国际工会打造的“华姐热线”服务品牌。最初,她只是一名工会委员24小时开机的手机,随时为大家处理家中急事。如今,这条热线已发展成一个小团队接力守护的暖心专线。团队成员回忆道:“有一次,南美外派同事深夜来电,说这次回国发现母亲身体状况有点问题,本来想劝服其去医院检查,但他第二天就要返程去派驻国。我们第一时间上门关心母亲身体状况,说服其尽快检查,同时积极联系医院。将近两个月的治疗中,我们多次探望,并及时把情况反馈给远在海外的南美同事。电话那头,每次听到母亲状况一天天好转并顺利出院,他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除了应急响应,上汽国际工会还建立了常态化的关心关爱机制,党团员志愿者与外派员工“一对一”对口联系,逢年过节对外派员工家属开展不同形式的慰问,让外派员工安心,让家属感受温暖;以外派员工诉求为导向,升级“华姐”24小时服务热线4.0版本,为外派员工家属提供个性化服务,大到协助处理外派员工家庭的突发事件,小到寄送节日慰问品,永远站在外派员工家属身后,解决外派员工的后顾之忧。



从一部手机到一个团队,从应急响应到日常照顾,“海外同事在前方开拓市场,我们就在后方守护好他们的家庭。让每一位外派员工和家人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这就是工会的职责。” 上汽国际工会负责人说道。


云中锦书寄思念


家人们,我的心中充满了思念,你们理解与支持让我感到暖心。作为一名工艺师,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和成就感。我相信,只有持续努力和坚守,才能更好地回报自己和你们。


——公维强 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总装工艺师


爸爸妈妈,今年是我离家的第十三个中秋。每一次,我都骗你们“来年一定回家”。可来年复来年,你们如今满头白发也没等到我的“来”。其实我好想回家,但公司更需要我。您二位一定要保重身体,你们的健康是我最大的牵挂。


——汪安勇 上海金山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混料负责人


妈妈,上海的国庆很祥和,金山的中秋很宁静,碳谷湾区情深似海,沪漂的女儿很思乡。祝愿天下安宁,国泰民安,家和日丽,健康欢乐,心想事成!


——魏佩红 上海邦高化学有限公司行政人员


老婆,窗外的明月照着你那边的城市,也照着我这里的荒山。今年项目正值攻坚期,我实在难以抽身,视频里看你消瘦了些,孩子们却长得飞快,虽然中秋无法携手赏月,但我们仰望的是同一片清辉,守护的是同一种信念。


——柴曦 中交上航局吴淞江新川沙河项目工程部经理


责任编辑:王枫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万里铁道线上的别样中秋,上海房建...

中秋将至,月饼热销(视频)

中石化上海海洋石油局:坚守在一线...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