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小孩”与“小家长”的温情牵绊——记养老护理员阳淑容与百岁老人诸阿姨的美好时光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佳敏 发布时间:2025-10-23 13:57

摘要: 她熟练地拧热毛巾,轻捧起老人面庞仔细擦拭,这样的动作,作为老人照护的她重复了两千多个清晨。

清晨的阳光倾洒在上海人寿堂柠嘉养老院的窗棂上,养老护理员阳淑容已经早早到岗,轻手轻脚地走进5号房间。09床的百岁老人诸阿姨刚刚醒来,半倚床头,等着阳淑容。她熟练地拧热毛巾,轻捧起老人面庞仔细擦拭,这样的动作,她重复了两千多个清晨。


“诸阿姨,今天气色真好!”阳淑容伏身在这位百岁老人身旁,声音像窗外的阳光一样温暖。诸阿姨眯着眼睛笑了,用带着浓重本地口音的上海话回复:“阳阳来了,我就开心。”


1999年,来自四川资阳安岳县的高中毕业生阳淑容踏上来沪的列车。她在游乐园刷过盘子,在餐厅帮过厨,在流水线上度过无数个重复的日夜。“那时候常常迷茫,难道一辈子就这样了吗?”


8年前,机缘巧合下,阳淑容接触到了养老行业。第一次走进养老院,看到老人们期待的眼神,她找到了答案。但挑战接踵而至——本地老人口音重,沟通如同鸡同鸭讲;第一次值夜班,兴奋得连续几夜失眠。


“既然选择了,就要做好。”这个倔强的川妹子开始跟着老人学上海话,把常用护理用语写在手心里,下班后对着家人练习。一晃眼,八年过去,现在的她不仅能听懂各种方言,还能用夹杂着四川味的上海话逗老人开心。



与百岁老人诸阿姨的缘分,其实从阳淑容入职第一天就开始了。当时92岁的诸阿姨已经在养老院居住很久,护理员刚换人,她还有些不习惯,很沉默。阳淑容每天在照顾老人饮食起居的同时,特意陪她散步,听她反复讲述年轻时的故事,虽然十之八九听不懂,但阳淑容总是认真点头,渐渐地两人的关系亲密了起来。


有一次,诸阿姨和同屋老人闹了点矛盾,阳淑容公正调解,没想到诸阿姨却赌气不理她了,像极一个委屈的孩子。“她问我,为什么不帮她,那也是我第一次见她发脾气,”阳淑容笑着回忆,“后来我拿着我陪她一起做的玩偶,哄了好久。”从此她明白,照顾老人不仅要关心身体,更要呵护心灵。“年纪越大越像小孩,需要被偏爱,但又不能溺爱。”


今年春节联欢会,阳淑容搀扶着诸阿姨登上舞台。当《浏阳河》的旋律响起,百岁老人放声歌唱,台下掌声如雷。那一刻,阳淑容看见老人眼里闪烁的光。望着其乐融融的老人们,阳淑容许下心愿:“希望他们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地过每一天。”


如今,上海人寿堂柠嘉养老院里居住老人的平均年龄已达85岁,阳淑容也在养老院的培养下,从青涩的80后成长为护理骨干,拿到了高级护理员证书。有人问她是否想过换工作,她总是摇头:“老人教我的人生智慧,是任何工作都给不了的。”她记得每个老人的生日、口味、睡前习惯。诸阿姨牙口不好,她把苹果切成薄片;王爷爷怕黑,她总在熄灯后多陪十分钟;李奶奶想家时,她就陪着翻看老照片……


午后时分,阳淑容推着诸阿姨在花园散步。秋日阳光把她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恰如一对母女。诸阿姨忽然握住她的手:“阳阳,你要一直在这里哦。”“当然,”她轻声应答,“我要干到老呢。”


在这里,每个老人都是她的“老宝贝”,而她,成了老人们最依恋的“小家长”。


长寿密码:笑比药更管用


在养老院工作八年,阳淑容接触过数十位高龄老人。问及长寿秘诀,她总结出三点。“最重要的是心态,笑比药更管用。”阳淑容说,诸阿姨历经世纪风雨,却总能记住快乐的事。其次是坚持运动,诸阿姨每天都要散散步走走路。最重要的是保持社交,“被需要的感觉让老人充满活力。”阳淑容说。


摄 影:李佳敏
责任编辑:王枫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杨浦“最美护理员”王桂菊,凭真诚...

匠心之路|用情守护银发人 不负热...

从农民工到高级育婴师、催乳师、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