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两季正是出游好时节。今年,四川、浙江等多地中小学已全面落实春秋假制度,旅游、研学市场随之焕发生机。然而,与此同时,“孩子放假、家长不休”的难题浮出水面,尤其在双职工家庭中,这一矛盾更为突出。这场关乎千万家庭的假期调整,正考验着各地的配套措施与智慧。
多地春秋假政策逐渐推行
今年以来,中小学春秋假已在湖北、广东、浙江、四川等地陆续实施。从已公布的方案看,春秋假大多与周末或节假日相连形成连休,为学生提供了连续假期。
11月4日,四川省教育厅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宣布在全省实施中小学春秋假制度。四川省的政策设计明确了“春秋假各3天”的统一标准,同时预留了弹性空间。成都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曾介绍:“如果学校有实际情况,也可以在充分征求家长意见的情况下自行决定放假时间。”
春秋假的设立承载着多方面的社会期待。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政策出台后,旅游市场迅速响应。平台数据显示,四川秋假消息公布后,景点玩乐产品的浏览量增长了32%,预订量同比增长39%。
然而,假期带来的不仅是亲子时光和经济效益,更有双职工家庭面临的现实困境——孩子放假,家长却往往无法轻易做到同步休假。
网友声音:双职工家庭或面临假期“带娃难”
针对春秋假引发的子女“看护难题”,在各大网络平台展开了热烈讨论。如何保障职工权益与亲子陪伴两不误,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部分网友认为,春秋假为亲子陪伴提供了更好选择。有网友在评论区留言:“支持春秋假!寒暑假旅游人太多,体验差。春秋季正好可以错峰带孩子出门长见识。”
但更多双职工家庭表达了担忧。“我们两口子都是上班族,孩子放春秋假,我们却请不了假,这假期反而成了负担。”有网友坦言。“每次孩子放假都头疼,要么求老人帮忙,要么送托管班,又是一笔额外开销。”还有网友补充表示,一般的省会城市,私立托管机构的一周托管费用普遍在800元-1500元之间,这对普通工薪家庭来说是不小的压力。
也有网友提出建设性意见:“春秋假能否与家长的带薪休假更好地衔接?或者企业是否可以安排相应的亲子假?”该发言获得大量职场父母点赞跟帖。
专家提醒:破解困境,需多方力量协同
面对春秋假带来的职工家庭看护难题,多领域专家都曾发表见解。记者梳理发现,想要更好更快解决此项难题,需要政府部门、学校、企业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
不少专家表示,可以先从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开始着手。记者了解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2022年就已明确表示,将推动带薪休假制度的全面落实。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认为,春秋假的推行或许可以成为推动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的一个契机,两者应相互促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也指出,春秋假要真正落地,必须解决家长同步休假的问题。他建议将春秋假与带薪休假制度衔接,鼓励企业安排员工在春秋假期间轮休。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教授薛二勇进一步提出,可以采取“分批放假”的方式缓解压力。他提到:“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可以错开安排春秋假时间,这样既能缓解景区压力,也能让家长更好地安排休假时间。”还有家庭教育领域的专家从更为具体的举措角度思考指出,学校、社区和企业应该联合提供多样化的托管服务。如,学校可以组织研学活动,社区可以开设公益托管班,企业也可以为职工子女提供临时托管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