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从上港集团了解到,10月份,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实现单月突破400万TEU,以420万TEU刷新月度历史纪录,比7月份刚创下的月度吞吐量纪录多29.7万TEU,同比增长15.7%。其中,国庆长假期间完成箱量同比增长28%,散杂货码头货物吞吐量持续保持增长。
受到疫情冲击,今年3-4月份以后,我国海运货物数量开始稳步增长,尤其是进入三季度以后涨幅加快,海内外市场的货物需求量进一步增大,进出口箱量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上港集团顺应市场变化趋势,推出“七项”集装箱增长专项措施,通过落实国际中转装卸费优惠、国际中转箱堆存减免期延长、海铁联运清关箱优惠等项目,努力实现促增量、稳存量。上半年,集团成立了洋山、外港、内贸三大集装箱片区,以片区为工作单元推动集装箱业务发展;在区域整体规划下,开通了贯通安吉、独山、洋山港区的浙北物流大通道,以及连接太仓、外高桥、宜东港区的苏南大通道,为客户提供精准服务。
进入10月份,集团牢牢把握航运市场“一箱难求”的情况,精准推出空箱商务计划,鼓励船公司加大在上海港的空箱调运力度,为国内企业货物出口打通海运服务链。刚刚过去的10月,上海港刷新了集装箱吞吐量纪录:盛东公司月度吞吐量突破82万TEU,再创历史新高,其中10月25日以33068TEU和12899.75TEU刷新昼夜、工班纪录;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尚东分公司以45.5万TEU创月度集装箱吞吐量新高,其中10月23日以17923.5 TEU刷新了桥吊昼夜操作量纪录;沪东公司月度吞吐量突破历史纪录达到39万TEU;宜东分公司以42万TEU刷新月度吞吐量纪录,其中10月18日昼夜吞吐量以15659TEU创新高……
在吞吐量创新高的背后,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7月份,上海口岸电子设备交接单(EIR)平台2.0版本上线,相关企业可以通过EIR2.0平台实现箱信息的及时传递,实现“信息多走路,集卡少空驶”。9月末,上港集团发布了“长江港航区块链综合服务平台”,以“数字化”“平台化”叠加“区块链”新技术,构建上链信息保密、准确、可追溯的新信任机制,打破信息“壁垒”,为促进行业内及跨行业间的合作与发展作出积极尝试。10月,ICT(苏州)项目启动,联合海铁联运等项目,持续加强与长三角港口以及铁路、公路之间的协同共建,港口集疏运体系得以进一步丰富,其中,临港ICT项目已于6月在上港临港场站试点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