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17个上海品牌被移出中华老字号,凭着一碗刀鱼汁面而闻名的老半斋也被移出名录的消息引发一片唏嘘!惋惜的同时,行业专家发出了这样的声音:老字号的核心价值是创新,产品要不断更新更符合市场、服务也要加强改善。
门头招牌暂未被摘下
午间时分的福州路上人来人往,老半斋的大招牌旁“中华老字号”五个大字暂未被摘下。步入店内,客流涌动几乎满座。雪菜黄鱼面、鳝丝面、肴肉面,猪油菜饭猪脚汤,还有生煎包子都是往来的老食客常点的餐食。
“我们在正常经营,前几年最难的时刻都在坚持经营,门店的实际营收还有盈利。餐饮业流动性大,但我们的员工数量保持在近70人左右。从没有裁员、艰难的时刻工资也照常发放。”提及此次被移出名录,老半斋门店相关负责人眼角有一丝伤感,“实际情况就如一些报道里说,报表的问题,但经营上一切照常。”
据悉,创建于1905年的老半斋,2004年被纳入体制改革单位,由上海国权餐饮有限公司负责经营,隶属于杏花楼集团。拿出老半斋的商标注册证,负责人说起了老半斋在上世纪80年代就成为了中华老字号,从2006年起,老半斋就以提交国权餐饮有限公司经营数据及相关情况说明的方式,向商务部申报中华老字号,十几年间并未出现问题。但今年再次复核时,却因缺失老半斋本身的经营数据,而被认定为报表不规范。就这样,把最为珍视的金字招牌“弄丢了”。
“一是重新提交材料,争取复评。具体不便再向媒体透露。”老半斋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上海仅此一家老半斋别无分店,虽摘牌但并不影响正常运营。“中华老字号是荣誉也不能冒用。原本的门头招牌上我们就没有使用中华老字号的LOGO,目前暂时还没有把‘中华老字号’五个大字摘下。”
老半斋门店负责人也表示,“我们也通过事件正视到了一些问题,也在积极‘让坏事变好事’,希望努力得到大家的重新认可。比如,老字号要跟上时代变化,其实我们从里到外分两个区域共有100多种菜品点心供应,产品丰富度上要有所提升。其次,就是‘网友们’吐槽的服务质量问题,我们也通过事件在反思,要提高服务质量,注意服务礼仪。”
店堂内点单。劳动报记者陆燕婷 摄影
接受“名单上做减法”
“包括老半斋在内的17个老字号被移出名录,令人唏嘘。但我们应该接受在‘名单上做减法’。‘大浪淘沙’,一部分移出名录、也会有其它更为合适的品牌补充成为新的中华老字号。不管什么原因被移出,都给躺在功劳簿上的老字号们敲响警钟。”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劳帼龄教授向劳动报记者表示。
“我大概前前后后走访过一百多家上海老字号,特别是老字号聚集的黄浦区,几乎所有的老字号都走访过。我有一种新的理解,就是老字号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创新。”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教授倪海郡表示,当我们如今看到的这些中华老字号,百年老店在其创业之初,按照现在的意义上来讲,老字号就是当时的潮牌。
“比方说新雅粤菜馆,是最早推出咖啡下午茶的餐饮,当时服务员会三国以上的语言。还有上海的四大百货,也是最早雇佣女性店员的。所以他们在创始之初都是非常具有创新力的,包括上海最早的火柴厂,他们也是通过自己的一些创新技术变革,打败了一些洋品牌。”倪海郡指出,但是现在的老字号对年轻人的影响力是越来越弱了,老字号需要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适应灵活多变的市场需求,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样的守正创新策略才可以帮助中华老字号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保持一定的竞争力。
“提到老字号,爱吃的上海人首先想到的是诸如老半斋这样的百年老店,代表‘记忆中的美好味道’。但实际上,老字号并非只有餐饮行业,其品类可涵盖衣食住行。符合上海这座城市‘3+6’产业导向的其它老字号都可以美美与共、百花齐放。这份老字号名录在做完减法以后,还会做加法。”劳帼龄认为,老字号代表着一种“时间的积淀”,曾经的新品牌因其具有竞争力的新品而脱颖而出,加上“时间的积淀”,成为新的“中华老字号”。
争取“进”的数量大于“出”
17家中华老字号被移出名录,但上海仍有163家中华老字号,这个数据仍是全国第一。据悉,根据商务部的相关要求,品牌的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老字号建设秉持的是“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对中华老字号每三年开展一次复核、并有新一批老字号示范创建,实现“优中选优”。
什么样的老字号被动态移出?根据商务部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长期经营不善,连续出现亏损或停业,在所属行业或领域内已不具有代表性、引领性和示范性的企业,其产品和门店已经几乎难寻。二是“情况发生变化后已不符合中华老字号条件的企业”。三是存在知识产权等历史遗留问题等争议,导致不符合申报“硬杠”。
老字号工作从来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移出名单是进行时,加入名单也是进行时。业内指出,此次商务部的中华老字号示范创建工作,与上两批的认定工作相比,不单纯是体现保护与传承,更重要的是鼓励老字号老品牌做大做强做优,起到引领自主品牌发展的作用。
“在第六届进博会的上海馆里,我们看到了许多耳熟能详的老字号品牌。而近年来也有不少老字号努力拥抱新的电商平台、在经营中与时俱进,提升效率与服务能级。”劳帼龄表示。而倪海郡、劳帼龄分别提到,诸如英雄、大白兔等老字号品牌持续守正创新、跨界融合,让老字号更具“年轻力”。
据悉,上海已从104个新认定的上海老字号中遴选,积极参与创建新一批中华老字号,争取“进”的数量大于“出”的数量。下一步,上海将继续鼓励老字号做大做强,助力老字号主动拥抱年轻消费者,创新研发,主动出海,走向全球。
头图:老半斋目前正常经营。劳动报记者陆燕婷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