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商务部等五部门正式公布第三批中华老字号名单。其中,上海地区的中华老字号共计34家。上海的中华老字号总数已累计达到197家,继续保持全国中华老字号最多省区市的地位。目前,已有不少新上榜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和品牌表示,将守正创新谋更长远发展。
第三批中华老字号出炉
据了解,2023年2月,中华老字号示范创建工作启动,对2006年和2011年先后认定的两批中华老字号进行复核,同时推进第三批中华老字号认定。此前经复核,55个品牌被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73个品牌被要求限期6个月予以整改。2023年12月21日,商务部向社会公示新一批中华老字号拟认定名单共388个品牌。
据商务部网站,近日,根据《中华老字号示范创建管理办法》,经企业申报、地方推荐、社会公示,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文物局决定将382个品牌认定为第三批中华老字号。其中,上海地区的中华老字号共计34家。
入选的品牌既包括英雄、蜂花等全国知名品牌,也包括哈氏、光明村等上海特色浓的本土品牌。超三分之一企业为百年老店,涵盖零售服务、食品加工、餐饮服务、纺织服装、医药等多个行业,拥有6项区级及以上非遗项目。
而作为上海的中华老字号“大区”,仅上海黄浦区就共有绿波廊、哈氏、老大昌、金城皇、泰康、长春、松月楼、洁而精、老人和、光明村等10个品牌入榜。作为淮海路老字号的主力军,淮海集团旗下“光明邨”“老大昌”“洁而精”“老人和”4个品牌成功入选。其中,“光明邨”品牌得名于20世纪50年代,历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从一家点心店发展为集多种餐饮品类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一级酒家。
做强特色产品和研发新品
“目前,我们在上海共有近170家门店,去年1月份被上海市商务委等部委认定为上海老字号、一系列的老字号元素在门店美陈设计上刚刚更新。此次,又首次荣膺‘中华老字号’,给我们极大的鼓舞。接下来,我们将陆陆续续在沪上各个门店进行‘中华老字号’门头招牌的更新悬挂,还包括橱窗的腰线贴、店内的海报陈设等,从新店开始向改造店、再向老店铺开。”上海老盛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胡新东告诉劳动报记者,由于门店数量较多,整个过程需要几个月到半年左右的时间。\r\n\r\n胡新东表示,“中华老字号”是一种荣誉,也是压力和动力,我们不单是在门店突出老字号的元素,更重要的是根据要求,把老盛昌中华老字号的特色产品做精做强、精益求精。
近日,适逢上海老字号品牌馆二期开业,“盛世龙腾处处春”国潮新品新春联展同时拉开帷幕,现场,就有不少新获评"中华老字号”的品牌纷纷带来新品,与光明、朵云轩、老凤祥、恒源祥等沪上知名老字号品牌一起,为市民游客献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海派国潮新春盛会”。
“这一次,我们美加净和白玉两个品牌,首次被评定为‘中华老字号’。未来,我们在这两个品牌的宣传、和品牌产品包装上都会呈现‘中华老字号’的荣誉。”美加净市场营销部经理黄启迪向劳动报记者表示,白玉主要产品就是白玉牙膏,而美加净除了有牙膏等口腔护理的产品外,也在研发了新的美加净家清品类产品,其中就包括了有洗衣液、洗洁精、洗手液等新产品。
“新产品也是‘中华老字号’品牌的新探索。从原有的深耕领域持续研发创新,把原有的拳头产品做大做强,也要持续的研发新品,发展‘中华老字号’的传承优势。”黄启迪表示。
四个方面推动创新发展
劳动报记者注意到,日前,商务部方面表示,将从四个方面推动老字号守正创新发展,促进国货“潮品”消费。
商务部指出,一是“线上线下”办好活动,将全年持续推进“老字号嘉年华”活动,打造更多沉浸式、体验式消费场景,把国货“潮品”送进千家万户。二是“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将运用大数据手段密切跟踪监测老字号经营情况等,持续加强中华老字号日常管理。三是“量体裁衣”赋能发展,将深挖老字号文化底蕴,提升老字号发展能力,打造更多“必购必带”的特色商品,推动老字号做精做强。四是“身临其境”讲好故事,持续完善“老字号数字博物馆”,讲好老字号传承故事,打造品味老字号、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站式”体验场所。
“老字号不能倚老卖老,要和新品牌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去思考如何发展。其次,‘有进有出’对老字号来说是一种约束和压力,能够让其重视品牌的发展和建设。相关企业在荣膺‘中华老字号’的荣誉后,对老字号文化资产的传承和保护应成为一种责任和义务。”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教授倪海郡表示,而在传承的同时,中华老字号也亟待解决品牌年轻化的问题,光是包装年轻化还远远不够,正如商务部提出的打造更多沉浸式、体验式消费场景,打造更多适合年轻人的消费场景,实现营销年轻化。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