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大模型等技术融入,助力水务系统实现智慧“蜕变”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宁 发布时间:2025-01-15 18:30

摘要: 目前,上海市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800亿元,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达33.7%。

目前,上海市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800亿元,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达33.7%。工业互联网不仅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相融合的产业新模态,也正成为“上海制造”的一张闪亮名片。为了近距离感受上海工业的新风貌和技术创新的脉搏,日前,记者跟随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协会,探访了位于嘉定区外冈镇的上海威派格智慧水务工厂——业内首个按照工业4.0标准打造的工厂。


集合智能与绿色两大制造理念


出发前,记者获悉,上海威派格工厂集合了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两大理念,投建于2014年,于2017年竣工正式投产。


踏入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第一眼便会被高度自动化的生产场景所吸引。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上海威派格工厂总面积达2.2万平方米,共分为两层。探访时,一楼的1.7万平方米空间内,板筋加工、管材切割焊接、仓储物流、设备组装和测试等作业正在有序进行;二楼则专注于控制柜的生产。值得关注的是,作业现场几乎看不到工人的身影。


上海威派格工厂,劳动报记者颜筱依摄


威派格相关负责人介绍,车间内的生产工艺流程虽然相对简单,但所有切割、焊接、组装工作均由机器人完成,员工主要负责管材的取放。“通过生产结构以及生产方式的升级,无论是生产效率、物流效率还是人员配置效率都是非常高的,”该负责人透露,目前上海工厂对比原来北京工厂,生产周期由原来的28天缩短到7天,生产产能是原来的7倍。


不仅实现“无人化”,更智能的是,整个工厂的仓储和流程都是通过电脑进行数字化管理,每项原材料和成品都有身份编码,便于追踪和管理。ATV小车负责物料搬运,确保高效运作。从不锈钢钢板打孔、自动洗板到罐体生产和工艺处理,再到最后的软硬件综合测试,每个环节都展现了工业4.0标准的高效和低人力特色。


与此同时,作为上海第一个三星级绿色厂房,工厂树立了工业企业的绿色制造理念,以减少使用市政水电资源,达到节约的目的。


通过工作人员的指引,记者注意到,工厂顶部设有宽70公分的自然采光带,日常照明依赖自然光,仅在必要时使用额外灯具。“这样下来大大降低了我们的能耗,而且最大程度上保护员工的视力,”她告诉记者,车间还有双层中空玻璃,不光可以保温还能降噪,所以在外面也是听不到生产声音。车间地下还有地源热泵,相较于传统空调控温,能减低能耗30%以上。


更有特点的是,车间屋顶作为1.7万平方米的雨水收集面,实现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创新技术守护供水“最后一公里”


据悉,威派格上海总部主要负责基础业务和二次供水设备的硬件生产。


所谓二次供水,指的是当民用与工业建筑生活饮用水对水压、水量的要求超过城镇公共供水能力时,通过加压等设施经管道再供给用户的供水方式。通俗地说,一般超过6层楼以上的用户,需要经过二次泵房加压后才能正常用水。可以说,二次供水作为城市供水系统的“最后一公里”,关乎着居民的用水稳定和安全。


记者了解到,威派格公司从2014年开始就致力于二次供水设备的生产,在守护这关键的最后一道防线方面早已“身经百战”。


智联无负压供水设备,是该企业二次供水系统的明星产品之一。较为典型的一个使用场景,就是老旧小区的供水改造。市区部分老旧高层小区由于建设年代较早、建设标准较低,部分消防泵房和二次供水泵房混用,且存在设备老旧、控制系统不完善等问题,容易导致高峰供水时水压不稳定。


据介绍,传统的二次供水系统通常需要使用水箱储存自来水,再通过加压泵将水输送到高层建筑或偏远地区。然而,这种方式容易导致水质变差,并且存在漏水和二次污染的风险。相比之下,智联无负压供水设备直接连接市政管网,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和智能算法,根据实际用水需求自动调整水泵的运行状态。


针对老旧小区水压不足的问题,这款设备能够在用水量较低的夜间,系统会自动降低泵的转速,从而节省电力;而在高峰时段,则能迅速增加输出量,确保每家每户都能获得充足且稳定的水资源供应。


“从源头到龙头”全环节智慧升级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首次提及智慧水务相关政策,以及《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在2023年5月的发布,我国水务运营管理体系正加速迈向5.0版本的“智慧化”。在这个过程中,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和理念不断融入,水务系统实现了不同层级和部门之间的无缝流动和共享,达到了7*24小时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而随着水务管理日益复杂,不仅是建成业内首个工业4.0标准的数字化工厂,威派格还一直在创造智慧水务行业的新产品与新服务。


就在不久前,威派格就凭借其创新的“数字孪生水厂解决方案”,成功入选2024年上海市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项目名单。与此同时,企业在上个月正式发布了智慧水务行业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河图AI”平台,为智慧水务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上海威派格技术专家胥逸介绍说,“河图AI”是融合 NLP、机器学习、RAG、智能体、大模型等先进技术,打造的水务行业通用AI底座。


他给记者举了个最常见的水费数据异常问题,“以往业务员需要具备复杂的业务知识、软件知识和水表业务知识才有可能识别出异常原因并予以解决,现在通过AI赋能,业务员只需要向‘河图AI’说,‘帮我扫描异常数据并给出异常原因’,‘河图AI’就能将可能存在的问题数据和原因一一列出,大大降低了业务员的技能要求。”再比如,以二供场景下的积水识别问题,通过AI赋能,可以帮助积水识别模型的准确率达到91%,节省60%人力成本。


胥逸指出,“河图AI”是大模型在智慧水务领域的一次探索和实践,未来将在引领水务公司智慧运营、智能客服、智能巡检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正如这一大模型以 “河图洛书” 的文化底蕴为灵感,“‘河图’被视为最早的算法,它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的名称,更承载着我们对于智慧水务未来发展的美好期许——通过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的力量,构建一个更加智能、环保的城市供水体系。”他说。


头图为上海威派格智慧工厂,劳动报记者颜筱依摄


摄 影:颜筱依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届上海国际口岸智慧化经贸合作大...

即日起,上海开展智慧健康养老社会...

2021微信支付智慧社保数据报告...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