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制造②|智能体几分钟破解高压开关设计难题?AI正在重构电力装备全产业链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宁 发布时间:2025-09-17 07:50

摘要: 上海正全面推进“工赋上海”及“AI+制造”行动方案落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记者近日从上海市经信委获悉,上海正全面推进“工赋上海”及“AI+制造”行动方案落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研究院)作为落地示范单位,推出全链条AI解决方案,覆盖办公、研发、生产、运维等核心环节,成为上海电气装备行业智能化转型的代表案例。


AI助手成为研发“超级大脑”


走进研究院的研发办公室,研发团队向记者描述了这样一个应用场景:过去遇到高压开关设计难题,新员工往往需要花费数天查阅标准、手册,或反复请教老专家。而现在,只要向AI助手提问,几分钟内就能获得推理结果和原文索引,像身边多了一位“超级大脑”同事。


图为智能辅助设计软件


这背后是研究院开发的“AI+研发设计系统”。据介绍,系统中的智能辅助设计软件集成了输变电装备的国标、行标、企标等海量专业知识,基于行业私有知识增强与大模型工具调用技术,能够实现设计知识智能问答、公式识别、表格理解和逻辑推理。


“AI助手对于海量的设计知识融会贯通,并且智能化地响应用户的提问,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实现智能交互。”研发团队表示,为员工配备助手,可以高效提供推理结果帮助员工理解设计条文,并提供检索原文件索引帮助快速定位推理依据。从全流程的设计上提供了颠覆性的效率提升。


除了智能问答,研究院还开发了AI智能审图系统,这一系统从质量管控端发力,可自动完成尺寸链闭环审核、文字字体校验等近十项检测任务,有效保障了设计图纸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人机协作”实现质检理想状态


在生产车间,AI也在改变传统的生产质检模式。围绕输变电装备生产制造的质检环节,研究院研发的高精度机器视觉质检设备,已实现每分钟百米的高速检测,可识别最小0.5mm×0.5mm的缺陷,检出率达到95%以上,误检率低于3%。这套系统包括表面质检和焊缝3D质检设备,支持供凹坑、凸起、形变等缺陷的实时检出。


图为在线质检


质检员的工作内容也因此发生重大转变。研发团队告诉记者:“增加一个机器质检工位环节,不会增加质检员的工作。相反会让员工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转为抽查、复查样例,管理、运维质检机器等工作。”他透露,现阶段处于机器投入运行初期,在质检设备器的判断结果一致甚至超过人工质检结果的情况下,会逐渐向机器判断为主,人工抽查为辅助的方式转变。


从实验室到产线,AI技术的落地应用也并非一帆风顺。采访中,研发团队坦言,在实际推广过程中曾遇到应用前期产线使用频次低、检测速度与产线节拍不匹配等问题。“我们坚持’从设计初始就深入场景’的理念,经过一期、二期的持续迭代优化,最终打造出既满足技术指标又适应作业环境的产品形态。”


在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中国电气装备的实践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路径。研究院方面表示,未来将继续围绕典型场景小步快走,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化设计、智能运维等场景的落地应用,同时升级智算平台,进一步研究行业大模型及细分场景模型技术,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贡献核心科技力量。


头图为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劳动报记者陈宁摄


责任编辑:王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创智学院开放日暨人才培养论坛...

从“310”到“新310” ,A...

网商银行公布AI信贷、理财、营销...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