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左手事业右手育儿,七成职工期待从基层工会获得教育等服务资源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海雯 发布时间:2021-04-17 08:10

摘要: 此次调查中,有七成多的职工希望通过企业工会等获得亲子关系辅导、家长情绪管理等方面的资源与服务。

时下,聚焦亲子关系、升学压力的电视剧《小舍得》正在东方卫视热播,围绕小升初、课外辅导等话题网友热议不断。艺术源于生活,但“原型们”——那些普通职工家庭未必有时间追剧。左手事业,右手孩子,8小时之外,他们正以另一种形式上班,拼尽全力当好孩子学业路上的最佳“陪跑员”。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有越来越多的基层工会组织正在回应职工所需,提供亲子关系、教育辅导等方面的服务与资源。


8小时之外,甘当孩子最佳“陪跑员”


在长宁区一街道从事社工工作的蔡岭是通过刷微博来跟进电视剧《小舍得》剧情的。她和记者聊起一张海报,是佟大为、李佳航等饰演的家长在起跑线前等待鸣枪开跑,孩子们在赛道旁加油助威。蔡岭说这张海报真写实,“所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首先家长得努力呀。”


而家长的努力程度、精力与财力的投入,似乎是能量化的客观指标。在记者发起的一份136人参与的“职工家庭投入子女教育现状”线上调查中,54%的职工表示,工作日里投入孩子课业辅导、接送兴趣班/补习班上的时间在1至3小时。“陪读完,差不多就洗洗睡了”,蔡岭说,完整看一集电视剧对她而言绝对是奢望。


褚鑫,85后,是一家外资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记者对褚鑫的电话采访,是她从虹口区返回奉贤西渡家的漫长地铁上完成的。她给记者看了一张自己下班后的时间表,每天大约晚上7点半到家,简单休息后,8点准时陪正在上幼儿园中班的女儿上网课。“由于我回家比较晚,工作日再接送孩子上线下课不现实。”从周一到周五,思维课、英语课、识字课,轮番着来;星期六纯玩,星期天上午学钢琴,下午学国画、空手道。褚鑫算了算自己目前一年的教育投入,仅是课外兴趣班等费用就超过6万元了。褚鑫在女儿教育上的高昂投资并非小众,在记者有关“目前,你全年花在孩子兴趣班、补习班上的费用是多少”的问题中,54%的职工选择“1万元-5万元”,超过26%的职工选择“5万元-10万元”。


当然,相对于上述拼尽全力的父母,尤嬿显得格外举重若轻、独树一帜。她在本市一家设计院担任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工作优秀,8小时外亦出彩。儿子在就读小学前几乎没上过兴趣班,母子俩逛遍上海的各大博物馆,类似高分的自然博物馆、科技博物馆,“已去过不下三十几次”。尤嬿坦言,出于爱好,她喜欢亲历亲为,国画课、语数科学课,都是在家自己教。这位“别人家的妈妈”养出了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儿子现在读小学二年级,去年大大小小各类奖项拿了30个。”


全力育儿,也不放弃自我成长


当个人时间被严重挤压时,来谈自我成长似乎有点太苛责了。针对记者有关“你在给孩子进行教育投资的同时,是否也为自己制订了学习计划并正付诸实施”的提问,有接近六成的职工表示自己目前“没有学习计划”或“有计划,但没有时间精力实施”。


“休息时间都不够,谈什么学习呢?”蔡岭未婚未育以前,也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家长喜欢把孩子送去一个个补习班、兴趣班,等到自己也入局后才大悟,这其实是成年人实现双赢的最佳休息方式,“孩子在补习班里的一个半小时,我至少可以喝喝咖啡、刷刷剧,稍微让自己放空一下。”所以特别是在休息日,蔡岭喜欢选址在大型商场里的培训机构,孩子上午编程课,下午美术课,自己与娃一整天的吃喝学玩都可以在商场解决。


另外,仍有四成职工在投资小孩的同时,在自我投资方面也不懈怠。2020年尤嬿获得了全国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先进个人,事业有成的她,目前最大的目标就是“成为一个更好的妈妈,陪伴孩子成长”。自学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等是尤嬿日常最大的快乐。


褚鑫笑言说,自己是来上海扎根的第一代移民,为了孩子也要更加积极工作学习。她去年考出了经济师证,如果一切顺利,今年就能落户上海了。褚鑫正计划着搬家“挺进”市中心,为一年后上小学的女儿买一套心仪的学区房。她坦言自己很疲劳,“一根弦时时得绷着,不过自己也闲不住,明年计划再去考一个MBA,希望自己的学习状态是给孩子最好的榜样。”


基层工会,关注职工育儿痛点


事实上,当诸多影视作品在聚焦有关升学压力、亲子关系、教育辅导等社会痛点时,为职工服务导航的基层工会组织也在关注每一位劳动者8小时之外的所需所要。


此次调查中,有七成多的职工希望通过企业工会等获得亲子关系辅导、家长情绪管理等方面的资源与服务。


汤乃飙,电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工会主席,他和记者分享了一则自己的亲身经历。他的太太曾任职于一家奢侈品企业,“这家公司福利很好,每年每位员工有三次免费的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几年前,汤乃飙的女儿正值青春期。“我和太太就一起去咨询了几次亲子关系方面的问题,”通过咨询服务收获匪浅,这令汤乃飙至今印象深刻。从自身出发,他也愈发关注到本企业里已婚已育的职工有同样的亲子困惑与疏解需求。“所以,两年前我们就办过亲子沟通的讲座,虽然占用了职工下班后的时间,但很受欢迎。”汤乃飙说道。


2021年春季开学前夕,长宁区总工会为本区职工家长开了一堂线上“开学第一课”,从如何调整作息、梳理知识点、加强运动等方面帮助职工家长告别焦虑,与孩子一起轻装上阵。


无独有偶,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工会也特别关注每一位职工在家庭角色上的需要,搭建了家庭亲子教育交流平台。工会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一家照料全市孤弃儿童的机构,儿福职工对于育儿特别有话要说。今年第111个国际三八妇女节,院里组织了一场交流会,围绕“何为成功的孩子、何为成功的教育、学历教育PK家庭教育”三大议题,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非常开心。


采访中,曾在前一家公司里担任工会主席的褚鑫也对从公司工会等渠道获得资源与服务表示了很高的期待。女儿三岁前她一直全职带娃,过程中完成了2年半的华师大网络大学学前教育本科,如何让更多的公益性资源服务充实家庭教育,恰好是她毕业论文的撰写主题。“孩子是家国的未来,我希望可以获得全社会的公益相助,当然不止企业工会,如果有更多的师范类毕业生去社区实习,更多专业人士给予各个环节的辅导,公益多一份助力,父母就能少一份焦虑。”褚鑫说道。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褚鑫、蔡岭为化名)


责任编辑:裴龙翔,李成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调查|考证真能获得职场安全感吗?...

调查|“朋友圈挂简历”孰是孰非?

沪上职工早餐现状微调查:过半职工...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