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久,一则题为“985大一投行实习的一天”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内容是一名男子在中信建投证券投行部实习的日常,不仅有开豪车上班、下班打高尔夫等炫富之举,更在视频中泄露多个客户信息且未打码。
针对实习生泄密事件,中信建投多次发布声明,称该学生进入公司研学,系公司投行某团队负责人违规引入,已责令该学生终止研学,并对相关负责人进行处理。
一石激起千层浪,对这段视频的声讨并未因为几篇声明而平息。随着事件的发酵,大众的关注点逐渐从该实习生的炫富行为转移到对其实习合理性的质疑:大一学生为何能够被违规引入?为何其声称未获保密告知?……券商行业存在已久的“小黑工”“付费实习”等实习乱象再次浮现在大众面前。有业内人士表示,早年证券行业热度高,项目组需要大量实习生做些琐碎工作。对于实习生而言,一份好的实习经历远比眼前的不规范用工重要,在这种“双向选择”下,“小黑工”算是行业内一种“双赢”的“潜规则”。但对方也坦言,近年来随着业务减少,相关乱象已有所改善,实习生泄密事件后,不少机构已叫停“小黑工”等行为。
律师提醒
据统计,2024年,高校毕业生达1179万,比去年增加21万,市场竞争加剧。猎聘《2024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报告》调研数据显示,相比于其他的因素,企业最看重的还是毕业生的实习经历,与之呼应的是,毕业生中拥有1段及以上实习经历的毕业生占比93.53%。就业压力和彼此内卷的种种压力之下,有的实习生选择了“铤而走险”。
顾问律师提醒,实习活动是一种三方的关系,学生、校方、企业均有责任和义务。对于学生和企业来说,通过正规渠道进行实习,依法订立实习协议同样重要。“实习协议中可对实习生‘入职’后的工作时间、工作范围、是否有报酬等基本的权利义务进行约定,相关标准双方可以协商或者参考劳动法律法规。”同时,在实习过程中,学校的角色也不能缺位,“学校应按照教育管理部门相关规定指导学生开展实习活动,对于输送到企业实习的学生,也要持续做好监督和管理,确保实习活动合法、有序开展。”
顾问律师最后提醒,“小黑工”“付费实习”有一定关联性,往往都非企业统一公开招聘行为,实习生投递前需谨慎辨别,切莫“病急乱投医”。相关业内人士则分享了一种简单的辨别方法,“可以先看接收简历的邮箱,如果是正规招聘的话,一般都是留的公司后缀的邮箱,而如果是私人私下招‘小黑工’,可能留的就是新注册的小号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