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年多了,他们一直冲锋在疫情最前线,轮番出击,紧绷的弦从未松懈,“苦和累”已习以为常;两个多月了,他们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不舍昼夜,在疫情的风暴眼中与病毒忘我搏杀。
从流调、密接追踪到数据分析接报,从环境物品监测、病毒消杀到实验室病毒检测,从防疫科普到疫情解读辟谣……作为传染病防控在公共卫生层面最核心的机构,上海疾控人以科学精准、专注专业、百折不挠,在一场场攻坚战、狙击战中被看见、被认可,而他们却自称是一群“做得越好,越不被看见”的人。
在易传播、难发现的新冠变异株奥密克戎的裹挟下,2022年的上海之春,正经历着一场艰难却也励志的抗疫大考。每天新增、变化的疫情数据背后,折射出疾控人出入现场、数据收集、病原检测和分析研判的日夜兼程。袁政安、张曦、潘启超、孙晓冬、吴寰宇、朱奕奕……这些劳模先进守初心,挑重担,大疫当前无所畏惧,用劳动精神、劳模精神,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捍卫公卫人的“守沪”誓言——“公”而忘私,舍己“卫”人。
全国先进工作者袁政安劳模创新工作室:
守正创新,与病毒博弈到底
袁政安参与上海市新冠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袁政安,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上海市新冠防控专家组成员,全国先进工作者……抗SARS,斗禽流感,战新冠,抗疫老兵在30年的防病实战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他挂帅的“袁政安劳模创新工作室”就这样在市疾控中心应急管理处挂牌,这里也是新冠防控的处置“枢纽”和协调“大脑”。
“荣誉不是勤奋和成绩的简单叠加,而是两者之间的交汇融合。”袁政安说,新时代的劳模精神,就是要勇于守正创新,与病毒斗智斗勇,博弈到底。
3月以来,上海疫情风云变幻,复杂严峻,要与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较量,关键在“以快制快”和“高效精准”。袁政安率领团队迅速“布阵”,第一时间理顺本市疫情报告流程,完善流行病学调查与风险人群管控策略,强化核酸检测资源配置和实验室生物安全,从疾控角度源源发力,为本市疫情防控提供专业支撑。应急管理处集中办公,组建、参与不同工作组,平均每人每天工作至少16个小时。
袁政安与班子成员讨论疫情防控有关工作
新举措:区域筛查,崭新挑战,在社会治理中协助落实防控举措
3月,在新冠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疾控中心紧急成立工作小组,负责区域网络化筛查的数据报送联络和统计分析。数据量大、要求高,时效性强,全市16个区累计报送网格化筛查统计报表400多份,工作小组对全市16个区200多个街镇各轮次的筛查数据进行汇总,聚焦阳性情况分析,开展疫情趋势研判。
新任务:接报预警,数据质控,防控科学精准
3月14日中心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数据组,由应急管理处承担起对接各区新冠肺炎疫情初筛检测异常情况信息接报工作,还参与了检测数据汇总工作,累计汇总本土病例实验室结果7500余人次,整理和反馈病例检测报告5000余份,上传至国家平台的本市核酸检测数据多达7800万条,平均每天上传780万数据。
新成效:密接追踪,落实管控,应急处置职责任务不松懈
应急管理处有个密切接触者追踪办,抗疫期间,因为“高效到没朋友”的信息处理效率,成为网友交口称赞的“网红”。3月以来,“追踪办”累计向30个省发送协查函2730份,涉及协查人员8327人;累计收到外省市推送协查函2322份,涉及协查人员5134人,一一落实排查管控。为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置的能力,协调加强国家队单兵设备建设,应急处还高效完成“信息采集终端设备”配备,为疾控中心参与流调、现场应急处置的医护人员在4小时内完成流调核心信息提供了便利。单兵设备支持1500分钟通话时间与30G数据流量,并加入通讯白名单保护,让数据传输和通话等现场处置不断线。
袁政安介绍市疾控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