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浴阳光 ,了解眼睛的奥秘
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 三(2)班 蔡鈜陶
当我抚摸着眼前这套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定制徽章时,6月28日参加《劳动报》职业体验活动的经历仍历历在目。之所以报名参加这场活动,是因为学校一学期两次的视力检查几乎已经给我打上了近视的标签,妈妈说在正式治疗之前,只有我自己了解了近视防控的科技奥秘,才能真正配合矫正。
当天,姥姥带着我很早就到了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当被记者老师贴上橙色姓名贴、领到《劳动报》小记者专属马甲的时候,我对活动的期待达到了顶点。医生首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趣味科普讲座,其中包含了很多眼科的知识,比如人们出生的时候眼睛都是远视的,远视度越高就越不容易近视;眼睛一旦近视,眼睛就会越来越长……
在医生的引导下,我和其他同学纷纷化身“小小医生”和“患者”,互相检测视力、在“问诊单”上签名。这还是我第一次见到验光仪器,我不自觉地眨眼打断了检测进度,医生耐心地解释了里面的热气球和小房子的原理,终于我的那份“问诊单”中记全了我的裸眼视力和电脑验光数据。
之后我们参观了眼健康科普艺术馆,医生说大家可以任选医生、飞行员、运动员和工程师职业体验卡,我全选了,因为这些确实都是我向往的职业。我至今清晰地记得高科技仪器呈现出原本健康的眼睛出现白内障、青光眼等问题;在黑漆漆的盲人体验区,老师建议沿着灯带走向出口,我却悄悄地闭上了眼睛,直到发出“咚”的一声——撞墙了才作罢。这些眼睛问题带来的生活、工作不便,让我下定决心:以后还真要好好保护眼睛了。
我拥有的这套漂亮徽章是在讲座答题阶段,抢答成功后得来的。医生问:“近视多少度就不能做飞行员了?”我回答:“450°”。医生先是肯定了我的答案,后来又补充说,现在最新的要求是450°,是可以靠激光手术矫治的,但以前要严格得多是200°。这让我醍醐灌顶,不禁自问,如果我再早出生一点,岂不是因为近视就要断送蓝天梦了?想到这,我终于理解了参加这次活动的意义,但愿靠我的自觉配合矫治,能够重新“目”浴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