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活上海】@职场恋爱新人,越“小白”越要学!这些恋爱技巧你get到了吗?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饶茗柯 发布时间:2024-07-11 12:44

摘要: 恋爱新手,专家教你如何“谈”恋爱。

谈恋爱,关键在一个字——“谈”。很多职场恋爱新人,不懂恋爱技巧、聊天话术,因而错失一段美好的姻缘。七夕前夕,我们就婚恋关系中,大家比较关注的热点话题,采访了华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副教授王青、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健康促进科的心理专家李黎,两位情感教练手把手教你怎么“谈”恋爱。


从线上到线下,开启正确的交友方式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当你对一个男生(女生)有心动的感觉时,初期聊天用什么样的打招呼方式能更吸引对方?用什么话题开启聊天会不尴尬?


王青:首先是态度问题,要真诚大方,有礼貌,千万不要故弄玄虚,刻意把自己的形象刻画得太好,要正常、有礼貌地打招呼,这样就会有一个好的开始。


网上会提供一些对方的基本信息,我们一开始打招呼,可以从对方已经提供的基本信息入手,从兴趣爱好聊起,比如说喜欢什么运动,喜欢吃什么,用这些话题打招呼会逐渐给人建立一种安全感,然后再顺着话题去问。


第一次打招呼尽量不要以一种查户口的方式盘问对方,要从中性的话题以及对方已经提供的基本信息入手。


有了良好的开头,在后续聊天时应该如何把握尺度?例如,因为不在一个社交圈,对方不了解具体情况,所以找不到共享的新鲜事。是否应该共享日常生活来提高彼此的参与感?


李黎:关于怎么深入聊天,我有两个小建议,一是要学会共情式聊天,让对方感到“我可以对你感同身受,我可以理解你” 。生活中,你得学会找话题,让对方讲,你来听,让TA成为谈话的主角,尤其是男孩子可以学习一下,不要一开始就谈社会新闻。比如“你是一个医生,可以聊聊你的工作吗” 这样的话题,就可以展开了,这样的聊天其实可以开启一个双方互相了解的大门。


二要善于做阅读理解,在对方的话里找到共同点,双方聊共同的话题时会有很多愉悦的情绪产生,这个时候荷尔蒙就出来了,能擦出火花了。


线上聊到什么程度可以约线下见面?什么时机进行邀约比较合适?


王青:我们网上相遇只是提供一个相识的平台,实实在在的爱情和生活是要发生在现实生活当中的。


何时从线上转到线下,取决于双方相处的熟悉感。是不是到了线下邀约的程度,其实双方都会有感觉和默契的,没有一个明确的时刻表,一般来说,双方对于线下见面都会有所期待,只要双方感觉ok了就可以,它可以短到双方认识的第二天,也可以等到两三个月以后,但是一般来说不会线上聊了半年还不见面。


邀约一般是男孩子主动的多,女孩子主动的少,但是女孩子主动邀约也没有问题,不必去担心这是一个不矜持或者很突兀的行为。


心动不如行动,克服恐慌心理适时进行表白


有的人明明心动,却因为各种原因踌躇不前,例如曾经受过情伤,不敢再次投入恋爱,更不愿意付出真情,对爱情感到悲观失望,或者觉得自己条件差,比较自卑,该如何克服这些心理?


李黎: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中都免不了要受一些创伤,或者是情感上的不顺,这种情况有的时候就会给我们造成阻碍。这时候大家可以想一想,我们的人生中有很多课题,比如说求学、就业,当我们在这些人生课题中遇到挫折或者不如意时,我们就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情感、婚恋作为人生课题也是一样的,有的时候大家可能会陷入一种死胡同,害怕再次受伤,这个是“不确定性”带来的,这种“不确定性”会造成很多恐慌,会退缩,这时我们就要去做一些确定的小事,如果你还没有开始一段感情的打算,可以从朋友开始,享受与对方甜蜜的、舒适的时光,找到这段关系里的确定性。


另外,还是要关注自己的情伤够不够严重,如果已经造成心理阴影了,它就是一个创伤,需要去处理好,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的帮助。建立亲密关系的前提是自己要稳定,要有一个比较健康的身心状态,这样才有能力去建立一段新的亲密关系,把它经营好。


王青:有的青年男女在谈恋爱的过程把自己过去恋爱的伤痛尝试揭开给对方看,这是一种信任。但是,如果期待对方去治愈自己,这恐怕不是非常恰当,因为没有一个人有义务为对方过去的情感负责。应该在创伤基本愈合的时候再寻求新的感情比较好,但也不要奢望对方能够治疗你的情伤。


如果想表白,选择什么样的时机比较好?除了语言以外还有什么样其他更合适的方式呢?


王青:表白的时机跟前面说的线上转线下的时机把握是一样的,这是一个很个人的选择,在表白的时候双方应该都隐约感觉到了,彼此都有那么点意思。表白的时机最好是选在双方情绪都比较稳定的时候,不要有太多极端情绪,比如过于悲伤、过于兴奋。


表白的方式我建议大家“打直球”,表白最想要表达的核心就是四个字“我喜欢你”,不论形式是什么,核心信息要表达清楚。简单、真诚的言语表达是最高效的,在表白的时候尽可能做到用词准确,不要让对方猜。


初次表白我建议两个人私下进行,不要呼朋唤友,当众表白。初次表白是向对方表达你的爱意,如果阵仗太大,会给对方很大的压力。同时,不要给对方必须接受你的压力,不要期待对方100%会回应,要学会尊重对方的决定。表白之后如果对方没有马上回应,也不要反复催促,不要给对方施压,可以等1至2周再问。


善于沟通磨合,用真心和真情温暖对方


确认了恋爱关系后,接下来该如何谈下去?


王青:我有“四个‘一’”原则建议大家:一个开放的头脑,一双认真倾听的耳朵,一个真诚的与对方建立关系的愿望,一颗愿意了解对方的好奇心。


恋爱关系建立后,我们需要保持每日的沟通,让对方感觉到你在那里,这是恋爱关系中最根本的,要有一个“在场感”;要多分享工作和生活上的事情,多向对方表达你的欣赏和好感,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小确幸、小举动去传递你的关心,逐渐建立一种信任感,可以做一些小的事情,比如换情侣头像、交换小礼物,也可以有一些适当的肢体接触,接送上下班……逐渐融入到对方的朋友圈。现在年轻情侣都喜欢网络官宣,这也很重要,官宣可以确认恋爱关系,具有排他性,是在表达一种信息:我们已经正式建立恋爱关系了,我们需要保持与其他人的边界。


在这个阶段,情侣出去约会,会从初步的亲密感转移到专注内心交流,双方的谈话、活动、共享的信息等的亲密感、私密感会增高。进入约会中期,我们需要了解对方的性格和他对于亲密关系的一贯处理方式。心理学研究中发现,五大人格中有两个维度对于维系亲密关系特别重要,一个是情绪稳定性,情绪稳定的人会更容易建立和维持亲密关系,另一个是宜人性,就是这个人比较善于与人合作,善于倾听和共情,会与人相处融洽。


有些人在恋爱中会表现得比较黏对方,例如关注对方的一举一动,一切以恋爱为中心,不给对方留私人空间,时间一长可能会让对方感到压抑,这种是不是缺乏安全感的体现,一般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如何改善呢?


李黎:黏人的背后是不安全感,是为了预防关系破裂。我觉得黏人的一方不会很幸福,另外一方也会有很多的苦恼,没有自己的空间。这个跟心理学上依恋关系的模式有关:不安全的依恋,可能很多时候是来自于我们的原生家庭,如果自己有这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等方式去解决。


这种时候与其不断地在伴侣身上找安全感,莫不如给自己找其他可以获得安全感的关系,让关系多元化;同时自己也可以在自我成长中获得安全感,比如可以培养更多的爱好,或者列一个愿望清单,去做更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享受其中的乐趣。


打个比方,心理学上有种“刺猬效应”,两只小刺猬为了在冬天相互取暖依偎在一起,靠得太近会扎伤对方,太远了又很冷,当找到一个不会扎伤对方又不会冷的距离,就是我们人际关系中合适的距离。恋爱关系也可以参考两只小刺猬的处理方式。


有一种说法:男生来自火星,女生来自金星。男女生的沟通方式存在差异,很常见的例如,女生说感冒了,男生说多喝热水;男生问吃什么,女生回答随便,但是却希望男生能猜到自己心思;还有遇到矛盾时,不少男生往往选择逃避、不沟通的冷处理方式,或是一定要把是非对错讲清楚。那恋爱中双方应该如何沟通,正确提出自己的需求?


王青:这是一个沟通和磨合的问题,其实,就亲密关系的沟通需求本质来说,性别差异并不显著,我们都希望被对对方尊重、爱护、信任、包容,都希望对方能够把我看成他生命当中很重要的部分,都需要对方在这段关系当中的确认、投入、信赖、忠诚,这些都是相通的,但我们的亲密关系为什么会有成功失败,然后走在一起或者走不下去呢?


其实很大程度取决于双方的交流,包括我们的措辞、语调、表情、身体、语言。我的建议是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先处理情绪,先把情绪沟通得差不多了,再去解决事情。我们千万不要认为男生只要事情解决就好了,其实他们也需要安抚情绪,这是人性共通的一点。


我们在沟通交流的时候,就要涉及到表达和倾听两方面。先简单说一下表达,我们最好通过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先不加评判地观察,然后表达感受,向对方明确表达我们的情绪,但不能用要挟的方式提出需求。比如七夕节,有的人可能要加班,这时候女孩子问男朋友:今天你还加班?你就不能来陪陪我吗?今天什么日子你知道吗?男孩子一定会说,我又不是刻意忽略你了。这样一定会不开心。比较适当的表达方式是:今天是七夕,我注意到你还在加班,也没有给我发消息。我感觉有些难过,有些被冷落了。我希望你可以在特殊的日子多陪伴我。你下班了之后可以给我打个电话,带我去吃宵夜吗?


李黎:王老师这个例子让我想起一个特别高情商的对话,一对夫妻,先生觉得太太可能累了,给她拿保温杯倒了一杯水,太太喝的时候烫嘴了,如果像王老师说的,我们粗暴一点,说你这水怎么回事,就未免有点伤人,但她却说,亲爱的,我非常感谢你能在我睡觉之前给我倒一杯水,但是有点烫,而且这个杯子它叫保温杯,所以下次请你不要给我倒70到80度的水,就给我倒40度左右的水好不好?我听了以后心都要化了。


与其攀比与烦恼,不如经营现实的“我们”


总喜欢暗自将自己的另一半和别人的作比较,如何克服恋爱中的攀比心理?


李黎:这也是很常见的,但是我们理性地想一想,这是因为我们喜欢把比较幸福的一面拿出来和朋友分享,但是生活不是每一天都这么幸福的。


我们很多时候攀比的原因是一些过度的不理性的选择性关注引起的,你选择关注那些别人比你好或者是比你优越的地方,其实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坑,使自己不断地陷入不幸,所以这个时候就要思考一下,你比的是什么?比的是这个人、这件事儿还是你们的关系?如果你比的是一个人,那么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虽然男朋友没有那么高大,但是他帅,虽然他不帅,但是他体贴人,虽然他不会做好吃的,但是他有上进心,有责任感。


当你看到的是关系的时候,你要更加客观地去评估自己的这段感情,别人的感情再好,那不一定是适合你的感情。所以我建议大家还是要从关系本身去思考。


恋爱时期感情很好,但是一旦谈婚论嫁,就需要讨论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婚礼仪式、住房问题、育儿问题等,许多矛盾都是这些时期产生的,该如何探讨这些问题又不引起矛盾?


王青:这段时间的一些必要的磨合,还有矛盾和冲突,我们可以从态度认识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去做。态度认识即我们要知道婚姻是漫长的路,烦恼冲突、矛盾磨合期,都是不可避免的。怎样度过这一段时期,主要取决于两个人的态度,我们是要以包容开放的心态对待伴侣,还是觉得有了挑战我们就不过了,这是不一样的态度。


心理学上有两种对感情的基本态度,一个是浪漫的命运主义的态度,一个是成长性心态。浪漫命运主义就是碰到礁石船裂了,裂了说明什么?咱不适合,不适合那就不过了,就不谈下去了;成长性的爱情心态就是我们面对的一些矛盾和冲突,那是我们需要去共同经历和学习的一个契机,要有一个信念,就是相信我们共同度过这段时期之后,会更好,会更加彼此了解,柳暗花明又一村。


宿命性的还是成长性心态去看婚姻关系,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矛盾的时刻其实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就是我们有意地创造出一种共同的意义和一种人生爱情的目的感,在处理磨合、处理冲突的过程中,尽可能去积极看待这些事件,以及看待伴侣的性格。


不是你和我,而是“我们”,要有这种伴侣身份感,把双方看成是一个整体,我们的备婚或者婚姻决策是让双方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是说我必须牺牲或你必须牺牲,我们家庭才能够往前走。


具体在备婚和婚姻的一些操作层面,我也给大家一些建议,比如说我们需要商议,通过商议明确底线以及可以浮动的空间,底线一旦确认就不要随意去改动它。


我们在谈论一个主题的时候,不要突然转换主题,尤其是不要翻旧账,这样容易让矛盾深化。尽量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明确说出自己的需求,让对方清楚我需要什么,然后在听对方需求的时候不要批评或者是评判,给对方一个空间。

如果是双方的父母或家人有些意见,请时刻保持伴侣的身份认同感,分别去说服自己的父母,而不把这个压力转借给对方,让对方来说服自己的父母。


李黎:我特别同意这一点,因为你一旦成立家庭,特别是身处中国的这种大家庭,就会面临很多这样的问题。比如,经常听到小夫妻说“你都不站在我这边,你就觉得你妈你爸对”,其实你要明确你伴侣的身份,在你们小家庭里面,你们一夫一妻是主体,你们要决定小家庭的事。  

责任编辑:饶茗柯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怎样才能完美度过情侣旅行的考验?...

恋爱中TA说“都可以”是在敷衍吗...

在人生的“低谷期”恋爱,是一种怎...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