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运动让女性更自信更闪光”——本报专访首位登上奥运赛场的中国空手道裁判员马俊婷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庄从周 发布时间:2024-08-12 09:23

摘要: 本报专访首位登上奥运赛场的中国空手道裁判员马俊婷。

东京奥运会上,空手道入奥后的首枚金牌是由一位中国女裁判宣告的。马俊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市劳动模范,投身空手道项目20余年,她是空手道裁判领域的最高等级“双A”,这也是中国当时唯一一位达到这个级别的裁判。又一个奥运周期到来,巴黎奥运火热的氛围也让马俊婷时刻关注着运动健儿们的表现。而在场外,作为空手道的推广者,她帮助职场人,尤其是女性职工做了许多,“培训女性的防身技巧,加强她们的防卫意识和技术,让她们在练习空手道的同时,更有自信,更加闪光。”

为踏上奥运赛场

她等了足足19年

和空手道的结缘,马俊婷笑说,其实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聊起自己童年时的经历,一段不愿被“拗分”的经历让马俊婷踏上了空手道之路。“放学回家路上,有不良少年来要零花钱,也就是上海人说的‘拗分’。当时我很害怕,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生性坚强的她得知可以练空手道防身,于是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还没有专门的兴趣班,我就到健身房,跟着人家练。”这一练,马俊婷就爱上了这项运动,一直练到2006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希望能填补当时国际赛场没有中国裁判员的缺失,决定从运动员转型做裁判员。

做裁判员,并不容易,而且女性裁判在当时的赛场上占比很小。马俊婷说,空手道裁判需要熟练掌握规则、大量执裁经验、过硬心理素质、流畅语言表达、良好的体魄等,考量的是综合能力。2008年参加亚洲空手道联合会裁判的考试,2009年参加世界空手道联合会的考试,直到2019年,她才达到世界双A的标准,她也是中国第一位空手道世界双A级裁判。

即使成为双A裁判,也需要有足够的比赛执法经验,马俊婷十分感谢中国空手道协会的培养,“协会的支持让我可以不断参加国际大赛,让世界空手道联合会的裁委会能够看到中国裁判的业务能力,令我有机会走到奥运会的赛场。”

2024年,空手道项目遗憾地落选巴黎奥运会,但马俊婷并没有因为这个项目暂时离开奥运而放弃。她依然满世界地飞,作为各项世界级大赛的裁判,彰显中国力量中国水准。接受采访时,马俊婷透露,未来的两个月,她的日程排满了,“作为双A的裁判,必须要累积一定的执裁量才能保住级别,而且空手道国际裁判是没有任何劳务报酬的,完全出于对这个项目的热爱和坚持。”

为女裁判群体发声

让女性参与运动更自信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奥运会首次实现男女运动员各占50%。在马俊婷看来,这是非常可喜的一个进步,而在空手道的赛场上,女性裁判的话语权也在不断提升。

马俊婷举例说,之前很多男子大重量级的比赛,通常不会让女裁判来执裁。作为曾经的世界空手道联合会裁委会委员,她就提出,应该让更多的女裁判出现在这些更有难度和挑战的比赛中,体现女性力量。“女裁判的视角,各方面的能力完全没有问题,可能是一直以来的惯例形成了这样的现象。”

此外,马俊婷还积极为女裁判的现实问题发声,“如果我们的女裁判怀孕,要生孩子了,按照规定她在当年的执裁积分就没法累积了。那对要保级的女裁判来说是很艰难的。我在当时就提出,应该给特殊时期的女裁判一个保护期,让她们可以兼顾赛场和家庭。”曾经马俊婷就因为怀孕生孩子,两年不能参加国际赛事而被降低了裁判等级,所以马俊婷更希望帮助更多和她一样的女性携手解决可能遇到的困难。

马俊婷告诉记者,一场国际赛事,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比到晚上10点是常事,对于女性来说,体力的考验更为艰巨。从实际的表现来说,马俊婷可以很骄傲地说,每一位站在赛场的女裁判都完成得非常好。“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做出自己的选择。保持镇静、独立思考,才有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进步和成长的空间。”马俊婷对记者说道。

在空手道的专业比赛之外,马俊婷非常热心公益,她先后创建了延吉文体俱乐部和飞扬天使青少年公益服务中心两家社会组织,积极投身社会公益和社区文化建设。她告诉记者,自己接触了身边的很多职场女性,她们对空手道的兴趣都很大,很想接触学习这项运动。“我还和社区一起组织培训,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也来参与这项运动。下一步计划在中国空手道协会和杨浦区妇联的支持下,开展“守护女孩公益行动”,用空手道的女性力量,传递和赋予更多女性自信自强、阳光向上的力量。”

责任编辑:陈恒杨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这项运动让女性更自信更闪光”—...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