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余次,他终于成功上岗!静安区总工会助力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就业脱困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枫 发布时间:2021-09-02 17:08

摘要: 静安区总工会精心打造“职工帮困、子女助学、实习就业”的“链式”帮困模式,为困难职工家庭构造全覆盖、多维度的服务体系。

经过20多次推荐,今年高职毕业的小杨终于成功入职一家服装企业,进入企业市场部,开启了人生新篇章。“我每一次想放弃的时候,是静安区总工会职工援助服务中心老师给我鼓励和帮助,让我最终找到了适合的岗位。”


今年,静安区总工会精心打造“职工帮困、子女助学、实习就业”的“链式”帮困模式,为困难职工家庭构造全覆盖、多维度的服务体系。同时,与静安区人社局通力合作,精准对接区内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就业需求,提供“专属暖心就业礼包”,从“求职、培训、创业、权益”四个角度切实解决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就业问题,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兜底帮扶工作,筑牢就业工作的“蓄水池”。


工会“把脉”就业困难户


小杨来自单亲家庭,父亲身体患病,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今年年初,当我们通过小杨父亲联系到他本人时,他表现出很强的求职欲望。”静安区总工会职工援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小杨的简历来看,条件还是不错的,“他不仅是预备党员,还担任过学生干部,在不少企业实习过,求职应该会很顺利。”


没想到,援助中心为他推荐了近20个岗位,却一个个石沉大海。原因在哪里?工作人员仔细分析了其中原因,发现小杨在制作简历、求职面试过程中比较随意,“他的简历用了一张自拍照片,显得过于随便,另外,面试中的举止表现也不够沉稳,给人的第一印象有些自由散漫。”针对小杨的两个“软肋”,工作人员手把手指导他纠正,并利用工会平台,挖掘区内劳模企业、实习基地企业的岗位资源,反复与招聘单位沟通协调,终于,一家服装企业向小杨伸出了橄榄枝,今年8月,他成为这家企业市场部的一名员工,顺利走上社会。


“暖心包”提高成功率


静安区总工会在调研和实践中发现,困难职工家庭毕业生一方面缺乏系统全面的就业指导,针对招聘时间推迟、招聘方式改变、招聘岗位缩减等现象,容易产生对求职的畏惧或拖延情绪。另一方面,部分毕业生缺乏一定的工作技能和工作实践经验,这让他们在岗位选择和资源匹配上大大受限。


为此,工会建立了困难职工家庭子女档案。同时,借助互联网平台,及时更新学生的具体信息和个人需求,确保与企业的最新招聘需求高效匹配。同时,在就业匹配过程中,区总工会活用工会平台优势,一方面,凸显劳模先进“促就业、保民生”的示范引领作用,沟通十余家家劳模企业,双向输送优质资源。同时,积极推动不同行业的中小微型企业在应届生群体中吸纳专业人才,打造一支稳定过硬的“始发型”就业基地队伍,在就业指导阵地“走出去”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新的就业指导力量“引进来”。今年5月,静安区总工会携手静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7名特聘就业指导师签约,深化就业观指导,就近就便帮助求职学生定位职业发展方向,有效提高学生在求职中的成功率、满意度。


另外,工会根据最新就业优惠政策,为困难家庭在校大学生提供“就业服务暖心包”,即提供申请暑期实践补贴、高校毕业生求职咨询、就业指导、简历推荐等服务,将全区14个街镇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就业工作全覆盖工作做深做实。据统计,今年,静安区总工会共扎实推进30家签约实习基地的建设,为91户困难职工家庭子女搭建起有保障的工作平台,落实了8名2021届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及10名大学生暑期实践。



责任编辑:李成溪,王枫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辽宁出台关爱服务货车司机30条举...

静安、长宁两区工会爱心接力,不会...

推荐20余次,他终于成功上岗!静...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