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迹寻访|寻访上海南洋烟厂遗址及相关旧址:1924年南洋烟厂工人罢工,掀起新的工人运动高潮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张锐杰,梁嘉蕾 发布时间:2021-09-13 08:47

摘要: 日前,劳动报记者顺着南洋烟厂遗存的资料,实地寻访,在寻访中探索当年光荣的斗争历史。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先后爆发了多次反帝反封建的工人运动。1924年,南洋烟厂工人举行了一次全国闻名的大罢工,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领导人邓中夏评论认为:“党领导了南洋烟厂工人罢工,这是从1922年底以来党所领导的最大的一次罢工”。


日前,劳动报记者顺着南洋烟厂遗存的资料,实地寻访,在寻访中探索当年光荣的斗争历史。



寻访:胶州路668号等地已不见当年遗址


胶州路668号,是许多资料中提及的南洋烟厂遗址。1905年,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在港创办广东南洋烟草公司,受英美烟草公司排挤,1908年歇业。1909年重新开业,改名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1916年在上海、广州、汉口、北京设厂。1918年改组为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八一三事变后,烟厂迁至胶州路。1951年改名为上海南洋烟厂。


在地图上,胶州路668号现已无迹可寻,在网页中搜索此地址,可查到“南洋烟厂”“南洋机电厂”等关键词,1959年,南洋烟厂与钱镛记等合并为上海南洋电机厂。为了找到当年的遗址,记者来到胶州路附近,如今这里已经是名为南洋家园的公寓楼,并不曾见到当年的痕迹。公寓楼外有一片商铺,在其中一间商铺门面,记者看到“胶州路668号”的门牌,此时商铺里空空如也,在部分商铺外张贴的招租广告字样已有些模糊。


随后,记者来到虹口区东大名路817号。在817号的门牌下可以看到两块牌匾,一块标明了这里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1994年公布的优秀历史建筑,牌匾介绍中写着“原为南洋兄弟烟草公司,钢筋混凝土结构,1915年竣工……”由此证实,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上海的总部正是这座高阳大楼。大楼始建于20世纪初,北邻东长治路,西靠高阳路,五层楼高,通体灰白,两端各有一座塔楼,规整对称。


扫描第二块牌匾“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旧址”右下角的二维码,便能听取阅读一段简氏兄弟对抗英美烟草公司收购吞并的历史故事。通过文章内的几张旧址面貌的老照片对比,除了留存的这座双塔建筑外,其他的烟草公司厂房、烟囱都已消失不见。


如今,大楼的一层两边分别是一家“新客来”餐饮食堂和一处售卖烟酒的商铺。正值饭点,餐厅内人来人往,问及大楼历史,多数路人表示看到过门口的牌匾,依稀知道以前是一家烟草公司,但具体情况并不清楚。进入大楼内部,空间布局现代化、环境安静,能看到若干物流、贸易有限公司。据二楼的物业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自从他们在2000年入驻这座大楼开始,便已改建为商务中心,用作办公楼使用。



历史:曾暴发“1922年底以来最大的一次罢工”


南洋烟厂是具有光荣斗争历史的工厂。1924年,该厂工人举行全国闻名的大罢工。罢工起因是厂方制定了30余条极苛刻的管理条款,工人屡次要求更改都无结果。


1924年2月,受资方操纵的上海南洋烟草职工同志会遭到工人的强烈反对,全体委员被迫辞职。职工同志会重新改组。改组后的工会委员大半是工人,从而摆脱了资本家的控制。对此,资方很不甘心,蓄意进行破坏。


是年4月,资方任命受工人反对离职的前工会会长邝公耀为工务稽察长。邝公耀到任后,与副工务长李援朋比为奸,策动厂方取消原来实行的工人病假期间发给工资的规定,又制订苛待工人的管理条例30余项,企图挑起工人罢工,为解散工会制造借口,工会屡次交涉无效。不久厂方又无故开除10余名工人,工会要求复职亦无效。9月8日,又开除热心于工会工作的女代表陈倩如、伍惠芬两人。消息传出,激起公愤。当工会提出要求两名女工代表复职时,资方不但不答允,竟雇人殴打和拘捕工人。工人群众忍无可忍,遂于当晚举行全体会议,决定从9日起7000余名工人一致罢工。9月12日晨,资方再次雇用打手百余人,执枪剑等利器,强拉工人开工,不从者沿途殴打。


南洋烟厂的这次罢工得到了共产党的领导,著名共产党人向警予、杨殷参加了这场罢工斗争。党组织发动各界群众成立“南洋失业工人救济委员会”,募款救济被厂方无理开除的500多名工人。在向警予等共产党人领导下,以男女职工七千余人名义在《民国日报》上发表《万急呼救》。 在工人被迫局部复工后,向警予等共产党人又发起和联合37个公团举行会议,推举代表进行调解。资本家拒绝调解后,他们又组织南洋烟草工人罢工后援会,推举中共党员李立三、郭景仁等9人为执行委员,并以后援会的名义通电全国各报馆,支持烟厂工人继续罢工。9月25日,南洋烟厂资方用武力夺取原工会会所,并以“掠夺会内什物”的罪名,通缉原工会所有工作人员,开除工人1700余人。被开除的工人并未屈服,他们一面另行组织工会,一面派代表到港、粤、澳等地,各地工会立即行动积极援助南洋烟厂工人罢工斗争。当时,在广州铁路工人中开展工作的杨殷,在广州组织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罢工后援会”,带领工人为上海被开除工人提供救济金。


期间,向警予曾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周报上发表文章,支持南洋烟厂罢工斗争。毛泽东因不满国民机关报上海《民国日报》刊登许多歪曲真相和侮辱工人的报道,于1925年在广州出版的《政治周报》上发表文章进行谴责。


南洋烟厂的罢工运动虽然失败,但其影响十分深远。邓中夏认为,此次运动不仅是1922年底以来党领导下最大规模的一次罢工,更重要的是,他认为 “党领导了南洋烟厂工人罢工,1924年下半年,上海工人运动已经冲破了1923年以来工人运动的消沉状态,显示了活跃的征兆”。由此开始,新的工人运动高潮扩散到全国范围。1927年1月,南洋烟厂工会正式加入上海总工会。南洋烟厂的工人,又参加了党领导的上海工人第二次、第三次武装起义。



传承: 打卡点串起回忆经典建筑可以阅读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静安区江宁路街道选取了辖区5处“红色印记”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点,位于胶州路668号的上海南洋烟厂旧址正是其中之一。“上海是党的诞生地,也是早期中共中央集中地,特别黄浦、静安这些中心城区会有比较多的集中点,我们特别注重把江宁的历史和特色结合到全年的党史学习教育中,鼓励大家通过打卡、实地走访来回忆红色历史。” 江宁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朱凤介绍道。


在“静·邻一家”江宁路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红色印记”党史学习教育点位于一楼大厅,一排展板上记录着五个红色遗迹的历史故事,在名为“上海南洋烟厂旧址”的展板上,大段文字记录了1924年烟厂工人大罢工的历史故事。“我们更多的是希望大家先学一下历史,再到实地去感受一下。另外我们也提供团体预约,讲解员会进行专门的讲解。”朱凤说,“红色印记”展览将持续至今年年底,“今年以来已经大约有160多个基层党支部来这里学习参观过。”


“南洋烟厂搬到胶州路,之后又改成南洋电机厂,我们的武定坊居民区里很多老居民就是电机厂的员工。”展板上展出的老照片也勾起了不少周边居民的回忆,中心讲解员笑着说:“有些老居民过来参观的时候,看到烟厂旧照片特别激动,指着照片跟我们说当时就是这个样子的!”


不同于江宁路街道的展览介绍,虹口区东大名路的南洋烟厂遗址更多以建筑地标的形式出现。多家单位在宣传红色革命纪念地时都将东大名路817号附近列做“上海南洋烟厂工人大罢工遗址”。虹口区总工会将东大名路817号列入寻访“Hong虹印迹”活动路线中,上海师范大学开辟“工人的力量:工运领袖和孕育工运的沃土”路线,将此地列入寻访目标,华东理工大学也将此处作为上海红色革命纪念地进行宣传。


“上海虹口”将北外滩12栋经典建筑整理成一条经典路线图,记载了南洋烟厂沉浮的高阳大楼同样也被列入其中。在2014年推出的双喜·邮喜卷烟的烟盒包装上,也采用了公司旧址——高阳大楼作为主体形象设计。美轮美奂的建筑外观下,也旨在传承一种慷慨激昂的民族精神。


上海南洋烟厂历经风浪而幸存,这个老牌民族资本企业经受住了时代考验,高阳大楼也由此见证了国产品牌百年辉煌的历史、红色工运的轰轰烈烈。这座历史建筑就是珍贵的文物,让建筑发声,听历史说话,展现上海的城市底蕴。



链接:简照南、简玉阶兄弟简介


简照南,1870年生,广东南海人,17岁时随叔父简铭石去香港经商,后在日本神户自设东盛泰商号。简玉阶是简照南的弟弟,比哥哥小5岁,1893年随兄去日本学习经商,经过几年艰苦创业,事业有所发展。20世纪初,面对洋货对中国市场的冲击,简氏兄弟萌发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1905年兄弟二人筹集资金,在友人的帮助下,于香港创办了广东南洋烟草公司,但3年后即亏本歇业。在困难面前,兄弟二人并没有退缩。在简铭石的全力支持下,公司在拍卖整理后,于1909年改名为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继续营业。


正当事业的鼎盛时期,简照南因积劳成疾,不幸于1922年10月在上海病逝,终年52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美烟公司利用中外企业在纳税上的不平等,使南洋烟草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由历年赢利转为亏损,到抗战前夕,由于企业管理混乱以及简氏家族内部矛盾的扩大,企业面临奄奄一息的境地,1936年,简玉阶把公司部分股份以低价卖给了宋子文,转向其他方面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简玉阶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15名工商代表之一,随后被任命为国务院财经委员会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政府委员,后又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至1957年去世,终年80岁。



责任编辑:王枫,李成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不忘来路,强国有我——劳动报社青...

红色印迹寻访|寻访上海南洋烟厂遗...

红色印迹寻访|一百年前,出版工人...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