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都能上最喜欢的手工课、交到了新朋友、学习了与妈妈工作相关的航天知识……潘维宁与潘维良这对7岁的龙凤胎兄妹一一细数在航天爱心暑托班收获的快乐,今年已是他俩第二次参加暑托班。作为上海航天局工会的传统项目,今年也是爱心暑托班走过的第六个年头。
面对疫情带来的变化,上海航天局工会稳扎稳打,倾听职工呼声,克服万难成功办起暑托班,迎来历史入班人数高峰,工会依然坚持推陈出新,让职工能放下心。
克服万难,为职工解忧
往年4月,暑托班便已开始了工作安排,今年受疫情影响,场地、课程均为新挑战。暑托班还办不办?到底怎么办?另一边,工会干部了解到,不少职工来自外省市,家中长辈鞭长莫及,漫长暑期里,职工难以兼顾工作与育儿,面对职工热切的呼声需求,上海航天局工会选择发起报名,启动“天之骄子”爱心暑托班计划。
提前制定周密的防疫计划与预案、进行防疫演练、召开紧急会议、寻找场地、层层筛选、确认改造条件,经过一周紧锣密鼓的安排,工会最终选定了三个点位。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最大程度确保防疫安全,托班教师、孩子及其同住人都需要每日上传健康码,每周还会安排核酸检测人员进托班,确保小朋友们的核酸证明在48小时内。
今年暑托班人数也迎来了历史最高,321名来自上海航天系统的职工子女根据年龄分别设置在11个班级,将在这里度过暑假的7周,每天上课与父母工作时间基本同步,晚间还可以委托进行看护。常年任暑托班教师的王雯雯补充道,每个点位都安排了班车与摆渡车,方便职工进行接送。
从第一年暑托班70余人的三个小班成长至今,最早一批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已经从暑托班毕业,王雯雯提到,今年还有不少孩子带着弟弟妹妹加入课堂。
连开6年,依然推陈出新
“很多小朋友每年都来,很多都是熟面孔。”负责整个暑托班统筹工作的王璟告诉记者,不同于学校,暑托班经过6年的成长虽然已经十分成熟,但课程必须年年更新,增设不同的项目,让每年都报道的孩子们有新鲜感,学习新知识。
虽受场地限制,一些体育课程不得已取消,暑托班通过特色航天科普课程的补充依然让小朋友们学得津津有味。空天探秘、手工星球、科学电路……一系列需要动手动脑的手工课最受小朋友们欢迎,王雯雯介绍道:“我们暑托班的时间比较长,相应的课程也有比较长的周期,手工课都是从易到难、慢慢深入。”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课程方向类似,名称相同,但暑托班会根据小朋友的年龄阶段设置不同的内容,以“手工星球”为例,光是材料便有十几套不同的配置,经过螺旋式的教学,将更有益于孩子们的益智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