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中国工会十八大报告中,“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同样字透纸背,被上海市代表团诸多代表所关注。
站在上海发展的新起点上,工会应该如何聚焦这一首要任务?育新机、开新局的关键时刻,工会又该如何组织职工群众建功立业、创新创造,凝聚起向上的力量?
重任在肩、使命在肩。上海市代表团不少代表纷纷建言献策,呼吁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潜能,唱响“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时代强音。
凝聚动员职工勇当“排头兵”
● 要健全工匠人才培养选树体系
● 要完善一线职工创新服务体系
● 要建强劳动和技能竞赛工作平台
风起上海,这是改革的风,是发展的风,是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的风。
劲风好起笔,满弓正发力。
市总工会副主席、党组成员、女职工委员会主任桂晓燕表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中国工会十八大明确要求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组织职工群众建功立业、创新创造。上海各级工会要以健全完善“两大体系一个平台”为抓手,凝聚动员各行业职工面向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主阵地,在上海勇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先行者的征程上,充分展现上海工人阶级“带头羊”风采。
桂晓燕提出,首先要健全工匠人才培养选树体系,完善分级培育机制,加强工匠学院建设,拓宽高技能人才学习研修、职业发展通道,进一步叫响做实上海工匠品牌。
其次,要完善一线职工创新服务体系,推动职工“五小”创新活动蓬勃开展,充分发挥上海市职工创新成果转化交易平台和工匠人才知识产权运营促进中心的功能作用,拓展职工创新成果展示、交流和转化渠道,助推职工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先进生产力。
此外,要建强劳动和技能竞赛工作平台,紧紧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总体布局,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赛道新领域劳动和技能竞赛提质扩面,成为凝聚职工奋斗伟力的强劲动力。
不仅如此,还要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全面加强各级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抓实抓好全总“劳模工匠助企行”试点工作,不断扩容和放大劳模工匠创新联盟、优秀女职工创新联盟的激励带动效应,助力打造更有力量、更富智慧的新时代劳动者大军。
以科技创新激发城市潜能
● 科技创新首先要聚焦原始创新
● 为科技企业和科技工作者赋能
● 加大“卡脖子”技术的攻关
● 做好“AI+联合创新工作室”
无论是一个城市,还是一个国家,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上海——这座明确提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城市,必须以科技创新来激发更大的城市潜能,从而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发展离不开科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市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市科技工会主席王宇表示,聚焦创新发展,为上海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是广大科技战线、广大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王宇指出,科技创新首先要聚焦原始创新,特别是针对从0到1的创新突破。目前,上海专门设立了“基础研究特区”,依托本市基础研究优势突出的机构,赋予特区充分自主权,引导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地从事前沿探索。据了解,这些“基础研究特区”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或国家重大需求,根据自身学科优势遴选项目,探索更适合基础研究特点的管理制度,力争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不仅如此,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要为他们搭建更好的公共服务平台,在政策等方面给予更多扶持。要让最先进的高科技产业和最具创新能力的企业家在上海集聚,创造条件让这些科创要素释放出澎湃的能量。
“只要我们一心一意聚焦为科技企业赋能,为科技工作者赋能,我们有信心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下,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步伐会迈得越来越坚实。”王宇如此说道。
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副书记、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市经信系统工会主任张义表示,推动高质量发展,要落实好重大项目、重大产业和重大战略,特别是针对新兴工业化,要紧紧围绕着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三大先导产业,加大“卡脖子”技术的攻关,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
张义表示,在这其中,上海的产业工人可以大有作为,“例如,特斯拉速度是在上海实现的。这个关键归功于产业工人,一方面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实现了特斯拉速度;另一方面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了特斯拉速度。上海工厂甚至派了200名产业工人去美国工厂,帮他们来提升产能,缩短学习曲线。”
此外,张义认为,还要抓好技能竞赛,面向新时代发展,做好“AI+联合创新工作室”,让更多系统内不同行业、不同专业领域的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有交流、学习的平台,选树一批AI与传统技术融合创新的优秀工匠人才。
迸发出职工群众创新创造“加速度”
● 打造特级技师工作室和大国工匠工作室
● 树立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理念
● 以党建引领激发国企职工创造热情
● 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提升职工整体素质
“参加此次工代会,深切地感受到高质量发展让工会有了更新的舞台和更重要的使命。”上海航天局副局长、工会主席李昕表示,在其所在的领域,高质量发展是当前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无论是大国重器的打造,还是后续的发展,都需要一支能够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的科研人员和高技能人才。
李昕告诉记者,目前上海航天为推动产业工人高质量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培养技师等高技能人才、提高其生活待遇等,还积极打造了特级技师工作室和大国工匠工作室。后续还希望能够和社会上的一些专业培训机构开展合作,使青年工人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为高端制造产业奠定了坚实的人才根基。
“新征程上,我们要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要用总书记对于工人阶级、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杨浦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董海明如此说道。
董海明表示,杨浦是总书记亲自考察并提出人民城市理念的地方。当前,全区上下正在大力推进“创新发展再出发,人民城市样板间”的打造。工会要结合全国工会十八大的学习和贯彻,围绕杨浦创新发展再出发,团结凝聚广大职工群众,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创造精神,大力开展各类各种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进一步激发职工群众创造创新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和改革,大力培养大国工匠和技能人才,认真做好劳模选树工作,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要引领广大职工群众干一行爱一行,树立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理念,锐意进取,勇于创造,在杨浦的创新实践中迸发出更多的创新成果,在杨浦的高质量发展中迸发出职工群众创新创造的“加速度”。
市国资委党委副书记、一级巡视员程巍表示,上海是国资国企的重镇,国有经济的总量大,覆盖面广,职工人数多。要把国有企业做强、做大、做优,需要包括国企工会,国企广大职工在内的各方努力。
“我们一定要把党中央对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视关怀化为强大动力,把对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希望要求化为实际行动。”程巍表示,要坚持党建引领,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进一步焕发广大国企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力。为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而努力奋斗,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海员工会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主席张善民告诉记者,工会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组织职工群众建功立业、创新创造。
张善民表示,中远海运正紧扣发展这个第一任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顺应绿色、低碳、智能航运业发展新趋势的重要指示精神,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具有航运特色的各类劳动和技能竞赛。突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持续深化职工创新创效工程,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不仅如此,张善民还指出,中远海运还将抓住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着力提升船员队伍整体素质,引导广大船员在“浮动国土”之上立足岗位、建功立业。
深化改革让产业工人更有力
● 着力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能工巧匠
● 深化技术创新,发挥传帮带作用
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临港产业园区党委书记、工会主席韩国华指出,拥有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充分激发产业工人的创造精神和奋进力量,才能为建设好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力量。
韩国华表示,这次工会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后五年,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要团结凝聚广大职工建功立业,创新创造,“在临港新片区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我们感觉到,必须要有一批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作为支撑,来助推临港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临港集团工会和产业园区工会围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任务,聚焦技能人才发展,主体推进临港新片区“一十百千万”产业工人技能登高三年(2020-2022)行动计划,为新片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前沿产业,临港的眼光现在更“高”了。对此,韩国华表示,以产业助推城市的发展,关键还是“人”。工会要坚持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团结凝聚广大职工,为发展凝聚力量,创造佳绩。
不仅如此,韩国华还指出,要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成长和传承来引领职工,培养一批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素质优良、技术精湛的能工巧匠,带动更多高技能人才、新型产业工人。深化技术创新,师徒带教,发挥传、帮、带作用。
绘就长三角一体化美好画卷
● 找准产业定位,扩大合作空间
● 工建共建联席会议深化共识
放眼中国经济版图,长三角地区是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工会十八大明确了今后五年的方向、目标和任务,作为基层工会,就是要对照要求,找准自身工作的切入口。”青浦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高健表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要进一步按照工会十八大报告的要求,积极探索,主动谋划,以卓有成效的工作,助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报告精神。
高健表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由青浦区、吴江区、嘉善县共同组成。从各自的产业来看,青浦区提出了“大数字、大健康、大商贸”三大主导产业,吴江区以“新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食品加工”为支柱产业,嘉善县布局“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三地的产业定位具有较高的关联性和匹配性。这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同向发力、广泛合作带来了广阔的空间。
“青浦区工会应主动聚焦、主动发力、担当作为。”高健表示,市总工会高度重视长三角一体化工会的协作工作,已经先后多次召开了三省一市的联席会议,在市总的指导下,青浦于今年7月牵头召开了“青吴嘉”工建共建联席会议,并就工会组织建设、产业工人关心关爱、劳动先进评选、阵地服务、资源互认、劳动争议调解等方面的合作达成了深化的协议和共识。下一步,还将结合学习报告精神,强化使命担当,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高质量发展体现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