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特别报道之五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你的专属保障领取了吗?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成溪 发布时间:2023-12-18 18:46

摘要: 服务一群人、温暖一座城。

寒潮来袭,众多外卖快递员坚守岗位,冒着寒风将一份份外卖、一件件包裹送达千家万户……他们,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一部分。一直以来,市总工会高度重视外卖员、快递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的权益维护,为其量身定制互助保障计划,帮助其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服务一群人、温暖一座城。截至12月18日,《上海工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灵活就业人员)专享保障计划》本年度已组织77.11万名新就业劳动者参保,超过年初既定目标35万人,并已向2185人次给付互助保障金357.82万元。


主动创新求变,服务内容紧扣群体需求


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今年,市总工会持续织密保障网络,通过多个层面的调研走访,整合原有保障计划,推出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量身定制的《上海工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灵活就业人员)专享保障》。该项目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灵活就业群体需求为出发点,在保障对象上突破户籍限制,仅以工作方式和行业类型作为识别依据;保障内容上构建层级化方案,设有C类、D类、E类三个递进层级;在参保方式上探索开拓个体参保,主动融入上海政府“一网通办”格局,在“随申办”App上实现一键参保、线上缴费,同时在保障范围上突破本市医院限制,扩展至在外省市三级医院住院治疗均可申请给付。


保障项目推出后,全市各级工会协同联动、共同推进,着力扩大参保覆盖面,确保关心关爱落到实处。一方面,市总工会及时梳理典型给付案例,组织各区、街道总工会做好讲解说明,并在随申办App、申工社公众号、工会线下服务阵地等进行生动细致的推介。另一方面,通过“上海工会组织库会员库平台”和“互助保障系统”的衔接交互,“让数据多跑路”,各区总工会在线即可为组织起来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进行集体参保。


解决燃眉之急,关爱保障见行见效


“真的没有想到刚参加就能得到保障,你们工会这个保障真的太好了!”加入“饿了么”不到一个月的安徽籍张女士,被查出患有肺癌,工会第一时间向其送上23500元的互助保障金后,她不禁感叹说道。


“以前开出租车,公司会参加社保,现在自己开网约车,有了工会的这个保障,可以自己申保,感觉生活多了一重保障。”网约车司机吴先生也向记者说道,“今年我肾结石两次住院,每天可以有300元住院补贴,拢共拿到了近6000块钱。这段时间我虽然无法出车赚钱,但我的心里却很踏实。”如今,越来越多和张女士、吴先生相似的来沪务工人员表示,在上海没有社保,看病就医心理负担很重,工会的这份保障,为他们送去了实实在在的关爱。


自2018年推出《上海工会灵活就业会员专享基本保障》至今,保障覆盖人数从刚起步时的10.07万人参保,到2023年的77.11万人参保,累计已覆盖超180万人次。五年来,已累计向近6000人次劳动者给付保障金逾920万元,帮助许多因疾病和意外陷入困境的劳动者解了燃眉之急。


带动效应凸显,工会组织吸引力不断增强


工会实实在在的关爱,有效激活带动了新型就业群体入会的动力,让新就业群体能够累了有“家”回、有事找得到“家”,充分感受到工会“家”的温暖。


今年,全市各基层工会依托互助保障项目,有效提升了工会组织吸引力,实现了将这类流动性强、组织性弱的就业群体引进“家”、聚起来。2023年,上海工会新吸纳41.7万名新就业和灵活就业劳动者通过扫码入会加入工会。


青浦区成立了物流快递、普陀区成立了网约送餐、杨浦区成立了医养照护、宝山区成立了物流货运等行业工会联合会……今年以来,该项目还有力助推了行业工会的培育,为基层工会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提供了有效载体。


2024年,市总工会将进一步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互助保障,做精做细做实这份来自工会的关爱,让更多在上海打拼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温度。


责任编辑:李成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征集来稿1116件!嘉定这场摄影...

推动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医疗保障...

会场传真|邵丹华:健全职业体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