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实录丨上海市教委职业教育处副处长马骏:健全职业发展体系,促进产业工人成长成才

来源:劳动观察 发布时间:2025-01-08 15:01

摘要: 健全职业发展体系,促进产业工人成长成才。

一、主要工作


(一)强化产业工人技能提升顶层设计


上海市教委通过修订《上海市职业教育条例》,明确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原则,推动职业院校为产业工人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培训。市教委、市人社局联合出台相关政策,激励职业院校广泛开展面向产业工人的培训,形成了政府统筹、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扩大产业工人培训资源有效供给


鼓励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培训课程,采用“互联网+培训”模式。职业技能等级培训方面,已有22所学校提供工程测量员、智能楼宇管理员等20余种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年培训量达10万人次。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方面,9所学校开展制冷空调系统维修师等12余种职业工种评价,年评价量约10万人次。社会培训方面,100%的学校面向产业工人等开展各类社会培训,年培训50万人次。


(三)聚焦产业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


一是优化专业布局,面向新兴产业,支持学校在人工智能等领域设置新专业,提升针对性。二是推进校企协同,引导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标准制定等人才培养环节,提升有效性。三是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直接服务经济园区人才需求,承接员工岗前、岗位培训,年度完成技能鉴定4.4万人次,提供岗位培训3.6万人次。


(四)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终身学习能力


学历教育服务方面,通过上海开放大学等机构,为在岗人员提供高中及以上学历教育,年招生超千人。终身学习方面,举办职业素养讲座,年覆盖在岗人员超10万人次,并通过多种渠道推送学习资源。


二、下一步工作思考与举措


(一)加强内涵建设,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增强产业需求匹配度


一是优化专业布局。深化专业结构布局调整,建设专业调整动态数据库,继续支持学校围绕上海现代产业体系和民生紧缺领域设置新专业。二是开展课程建设。推动优质数字资源开发,面向产业工人开展培训。三是建设优质教材。明确教材建设职责流程,立项规划教材,推动教育教学标准与世界先进标准对接。


(二)强化教师队伍,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一是提升专业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更新理念、迭代知识,强化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能力。二是加强专业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建立市级企业实践基地,原则上每5年赴企实践6个月,前3月掌握新技能,后3月熟悉科技转化创新。三是切实加强专业教师动手能力。推进专业教师考取国际国内通行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四是夯实新进教师基础。统一规范化培训,含教学能力提升及企业实践,“双导师”带教至少1年。五是提升骨干教师专业水平。结合国培计划,每5年至少集中培训4周,线上线下结合。


(三)深化产教融合,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级水平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特征。一是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上海已立项建设14个产教联合体。二是构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立“链长企业+职业院校+普通本科”机制,组建15个行业共同体。三是建设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立项15个集实践、培训、生产、服务于一体的中心,面向学生、产业工人等提供实习实训、社会培训,推动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


(四)推进“学分银行”,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供终身学习通道


继续推进“学分银行”、现代学徒制试点,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强化终身学习,构建学分银行体系。16所学校24个专业试点,促进终身学习。二是坚持试点先行,推进现代学徒制培养。明确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要求,首批试点学校已有300名毕业生直接进入签约企业。


责任编辑:张锐杰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研讨会实录丨上海市人社局职业能力...

研讨会实录丨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经济...

研讨会实录丨上海市总工会研究室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