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关将至,是时候总结工作,聚会聚餐,联络感情了,每个职场人都会关心,咱家公司年会还办不办?
年会是企业年终进行员工激励、展现企业文化的重要活动。曾经,公司、单位举办年会是为了总结一年工作、表彰突出人士、展望美好远景,激励大家士气,增强凝聚力。可也不知从何时开始,有些单位因为经济下滑,停办了年会;一些年会则被新一代职场人吐槽太传统,不屑参加。
那么,现代职场人、年轻人还欢迎年会吗?
本报日前联合申工社发起的一项有2800余人参与的调查显示,52%的受访者还是对年会表达了肯定或中立的态度。
许多人发现自己公司的年会停了
说起年会,很多人都会提及电影《年会不能停》的热映,当初和今日,都引发了很多职场人共鸣。因为有人发现自己单位的年会已经停办了数年。原因多样——
企业效益下滑。一家民营车企员工表示,市场竞争太厉害,企业都在压缩成本,努力求生存,一些不必要的活动都取消了。一位金融行业从业者同样流露出迷茫:不办年会也是对的,毕竟现在最重要的是发展业务。
在各方反对下停办。一些企业单位管理者在简单调查后认为,现在进入职场的“90后”“00后”,都表示更愿意各管各地工作生活,不喜欢聚会交流。而作为主办者,既要动员又要组织,会吃力不讨好,干脆放弃。
年会内容咋就变了味
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员工对年会的预期是,“玩得尽兴,吃得开心,中得大奖”。但结果却在不知不觉中变了味。
有的变成了先进表彰会,有的把年会整成了述职会和吐槽大会,有的成了领导个人的报告会,还有的成了马屁会。有职场人总结了“年会噩梦”,包括强制表演节目、领导长篇大论演讲、占用休息日、自费参加聚餐、老板借机敲打员工等。
于是,年会上将自家董事长称“妈”、抽奖奖品是“与总经理共进晚餐”、女员工拒绝下班后排练年会节目遭辞退、《上春山》与工装的适配度有多高等多个与年会相关的话题,频频上热搜,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讨论。
记者采访发现,把年会搞成汇报演出,职工被迫表演,成了大家“谈年会色变”的主因之一。“浪费时间”“强颜欢笑”“如坐针毡”“劳民伤财”是职场人对此类年会的评价高频词。
年会似乎成了“鸡肋”。
虽有吐不尽的槽,但心里还是想着
年会真的是食之无味的“鸡肋”吗?
尽管有着吐不尽的年会槽,但调查显示,大多数受访者还是对年会表达了肯定的态度。近5成以上员工表示愿意参加年会,理由是见证公司发展,和大家伙儿乐一乐。有37%的受访者认为年会是一年一度放松的时刻,希望公司继续举办。有15%的受访者认为要根据具体情况表态。还有48%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办年会,但不希望劳民伤财、折腾员工。此外,在“你喜欢什么样的年会?”题目中,排名前三的选项分别为“一起简单聚个餐,没有繁文缛节、互相劝酒等环节”“礼物不缩水,且是年轻人喜欢的产品”“不强制员工表演节目,以鼓舞士气、融洽感情为主”。
不少受访职场人表示,年会是另一种形式的工作总结会,是企业单位,乃至个人走向新一年的标准仪式。近5成受访职场人认为年会的属性更像是员工联欢会。它的关键词应该是,庆祝一年成果业绩,看到辛苦付出,增加团队凝聚力,让员工有归属感。
年会须回归本初的“人情味”
我们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年会?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从调查结果不难看出,说到底,年轻人想要的年会很简单——少一点折腾,多一些真诚和尊重,回归本初的“人情味”。
“年会上的主角应该是职工,而不是领导。理想的年会,应该是职工全凭自愿,不占用休息时间,不需要被迫上台,不必硬着头皮频频碰杯,大家在愉悦的氛围中放松身心,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在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孙岩博士看来,诚意满满的年会才能让辛苦一年的职工获得感满满。
“职工们普遍期待抽奖环节,完全可以在征求职工奖品设置意见后,设置奖品。而年会表演节目不应是规定动作,以大多数职工可以接受的形式办一场年会,才是真正的年会。”孙岩建议,公司单位把办年会的选择权交给职工,准没有错。